寒食节是哪一天(元宵节在哪一天)
寒食节吃冷食,其实没有营养学依据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但清明原来不是节日,只是一个节气,成为一个节日是两个节日合并的结果,一个叫寒食节,一个叫上巳节。
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即“寒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重臣,他跟着晋国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在外面流浪多年。有一次,重耳在逃亡途中,饥寒交迫,心力交瘁。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食用。十九年之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了国君,当年跟着他的大臣都得到了赏赐,唯独对自己有割股之恩的贤臣介子推被忘记了。介子推也不愿争功,遂隐居于绵山。后来重耳想起了介子推,就想让介子推出来做官,介子推坚决不愿为官,藏于深山之中。晋文公只好放火烧山,想着介之推至贤至孝,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走出树林来,结果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株老柳树下被烧死了。后来晋文公下令,规定每年的介子推死难日为寒食节,这一天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介子推。这个事件后来就变成了寒食节的来源。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素服又领群臣徒步登介山祭奠介子推。祭扫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清明节为何也称之为“寒食节”
后来,寒食节活动逐步由纪念介之推禁燃炊烟、膳用冷食为主,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宗。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先贤的重要形式,每逢寒食节,即扫墓祭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已经合二为一。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辟谣
寒食节为什么要吃冷食,应该是跟传统思维相关。古代中国人认为每个季节要取一次火,春天要取榆柳之火,夏天要取枣杏之火等。新年要用新火,不能再用旧火,代表一个周期的生死,也代表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因此在春天取新火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不要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用来代表一种新旧转化。因此,寒食节食用冷食应该与这一信仰有关,后面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但是,寒食节吃冷食,营养学证据是不足的。
如今,清明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已淡化,人们虽然仍喜欢吃艾草饼之类的食品,但更多的是热食,而且注重营养。事实上,有一部分人群是不宜吃冷食的。古人说,春天如果养育的阳气太微弱,夏天则易感寒为病。所以,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韭菜等蔬菜,还应多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食物。此外,清明节气中,护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亦对身体有益。
清风计划 春季养生正当时
霸道总裁陈丰登现身珠海街头道歉:堵路一时爽,客服泪两行!
被网友们无情网暴的,绘威集团董事长陈丰登先生,终于现身珠海某小区门口道歉了!最近几天,绘威集团董事长陈丰登先生的日子有点难过。个人照片被公布,工作单位被曝光,就连N年前接受采访的视频,也被网友们挖了出来。总而言之,是遭受到了惨无人道的网暴!然而这次,网暴者却没有受到丝毫谴责,反而是被网暴者陈先生,成为了众多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抠鼻]大财经2023-11-13 13:50:080000美债务上限僵局难解!白宫前经济顾问:需要一次市场冲击波来打破
财联社5月9日讯(编辑周子意)当地时间周一(5月8日),拜登政府前经济顾问DaleepSingh表示,要使美国国会打破当前债务上限僵局,需要一波金融市场大冲击。DaleepSingh曾在白宫担任美国负责国际经济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亦担任过拜登总统的首席国际经济顾问,推动经济和国家安全交叉领域的政策制定。目前,他担任PGIMFixedIncome首席全球经济学家。0002残疾人撑起公司“半边天”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志高通讯员易达5月19日,芷江湖南铭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硅胶模型制作车间,失去右掌的青年小伙滕俊,正熟练地将铜塑模具插管风干。“2015年,我右掌被机器切断了,顿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2016年,我进入湖南铭艺雕塑工作,又重拾信心。”滕俊对记者说,现在每月可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0000青岛石化异地搬迁明确地点,2024年开建!深度分析搬迁原因
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大川在《行风在线》回答关于青岛石化搬迁的问题时表示,中石化青岛石化将异地搬迁至董家口“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区”,从2024开始建,建成后便将实现青岛石化的搬迁。这也是官方层面首次对青岛石化的搬迁目标和进度做出明确答复。种种迹象表明,青岛石化的异地搬迁进程正在提速。大财经2023-11-21 18:02:190001白岩松说:“2024年,老百姓有钱不敢花,不愿意花”评论区炸了
白岩松向专家询问如何解决2024年老百姓有钱却不敢花的问题,专家的回应让人摸不着头脑在2024年的一档知名访谈节目中,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向专家王所长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当下经济环境下,老百姓手中有钱却不敢轻易花费,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王所长的一番回应,不仅让人深思,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财经2024-01-03 11:30:0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