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36

(遮羞布,掉落了,三大央媒集体发声,小米再次引发热议)

大财经2023-10-26 04:55:370

提及小米,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其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上的坚持和突破。近年来,小米的研发投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数据充分展示了其在科研领域的野心和决心。从2017年至2022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高达38.2%,这个数字是多么震撼,几乎是行业的楷模。2023年,小米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更是超过了200亿元,这样的投入强度,显示了小米想要在科技领域达到一个新高度的决心。而展望未来,小米制定了超过千亿元的研发投入规划,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创新的执着和对科技进步的无限憧憬。

最近的一份iPhone 15手机拆解报告,更是将这一现象暴露无遗。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大陆是“果链”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我们参与代工的,几乎全是一些边缘、非核心的零件。而对于iPhone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而言,那些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配件,中国的供应商几乎是触不可及的。这样的情况,无疑再次强化了“大而不精”这一我国制造业的顽疾形象。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小米展示了非凡的韧性和毅力。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小米面临着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和挑战,但它从未屈服或气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小米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尤其在中东和西欧地区,小米的品牌和产品影响力堪称行业领导者。这样的成就,不仅是对小米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布局能力的验证。

自何时起,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这隐含的意思似乎是,我们的制造业仅限于中低端领域的专注和发展。这个标签虽然刺眼,听起来也让人心生不悦,但它却无情地揭示了我国制造业的真实面貌——一块宽大但不够精致的“遮羞布”。这不仅是一个标签的贴上,更是一种全球的定位和认知。长久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上,似乎只能扮演着某种角色,那就是量大、覆盖广,但缺乏深度和核心技术的角色。

总体来看,中国的制造业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但有了小米、华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一批优秀的企业的引领和推动,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只要我们保持团结、努力自强,坚持开放和合作的策略,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面对外界的困扰和压力,包括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做法,我们都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和克服,继续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如何衡量一家企业在科技实力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研发团队的规模和能力无疑是一个直接而有力的证明。在小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强大而专业的研发团队。截至目前,小米的研发团队已有16000人,占总员工数的52%。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员工都在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都在努力推动科技的变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这样的团队规模和比例,在业界无疑是少见的,也充分体现了小米对研发和创新的高度重视。

小米不仅在传统的科技领域有着深入的布局,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展现出了探索和领导的勇气。除了在智能手机、5G通信、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外,小米还在仿生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作为国内最早投入仿生机器人研发的企业,小米已经成功发布了三款全栈自研的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不仅展示了小米的技术实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在小米,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完善和提升,更有对未来科技的无限探索和期待。

最近,国内三大央媒齐声发表看法,强调了中国企业应当“坚决出海”的战略目标。同时,他们也高度赞扬了小米、华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四大科技企业,认为这些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楷模和引领者。这也表明,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能够学习和借鉴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真正实现从“大而不精”到“大而精强”的根本转变。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自我提升,更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根据Canalys最新发布的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达到14%,仅次于苹果和三星,成为市场的强劲竞争者。更为显著的是,在整个手机行业普遍面临增长困境的情况下,小米却逆势上扬,实现了持续的正增长。与此同时,其它如苹果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足以说明小米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的成功和独特。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如何才能从一个“世界工厂”,变成一个真正的制造强国呢?这不仅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家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地位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重新定位,才能找到真正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道路和策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