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9

周小云的幸福生活(老苏搂着舒婷道叫什么名字)

大财经2023-03-21 08:46:52120

目前,省教育厅教育传媒教辅集团等多家单位和企业表示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赞助这一活动;4个试点村1500余户村民累计缴纳赡养金近40000元,各试点村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65岁以上老人可领赡养费,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吃午饭,日间照料中心充满欢声笑语,子女在外务工没有了后顾之忧。

ID:jrtt

今年年初,积翠镇按照“两委干部带头、党员代表跟进、逐步全镇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孔家庄、后则沟、东王和赤红村等4个孝老爱亲试点村,通过吸收社会捐助和村民交纳两种方式全面解决老年人赡养费的问题。

下昔村有40多位70岁以上老人,空巢孤寡老人占7成以上。平日里老人们的生活难以保障,孤单的状态令人担忧,让在外打拼的子女牵肠挂肚。下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继明说,今年,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日间照料中心与红白事集中办理有机融合,为孤寡老人提供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场所,他们每天来了可以打扑克、下象棋,为子女外出发展自己的事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下一步,打算邀请相关专家为村内老人开展健康养生知识讲座,教他们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村里老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怎样解读方山文明现象?“党风正则民风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要综合施策,坚持问题导向,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用优良的党风政风去影响民风。”方山县委书记周小云如是说。

19对新人举行了公益集体婚礼,让移风易俗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成为方山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方山榜样”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移风易俗的“新事”正在各地不断上演。

据了解,目前全县共有48个日间照料中心,其中,44个正常运行,平均每个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费用是8万元。

“说真的,谁也有老的一天。孔家庄村通过‘子女自愿缴纳+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模式组织成立了‘馨心孝善’理事会,专门负责村内65岁以上留守老人赡养管理工作,我十分赞成。”方山县积翠镇孔家庄村村民刘丽平说,“现在我每月按时为父母亲交纳200元的赡养费。”

“我不花一分钱每天都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还是好几个菜,餐餐不重样、顿顿有花样。”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83岁高芝保是退伍军人激动地说,“老婆走了40多年了, 没想到自己还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

孝老基金 老有所依乐开花

积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鑫辉说,目前4个试点村全部成立了孝老敬亲基金会,制定了章程。为激励村民交纳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覆盖面,各试点村均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孔家庄村和东王村依托村爱心超市奖励积分,每缴纳100元赡养费,村委奖励20分,可兑换爱心超市20元的生活用品;赤红村、后则沟村利用村集体账户的结余资金制定奖励细则,每交纳100元,村集体奖励20元,同步存入基金会个人账户,一并返还老人。同时各试点村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和党员包联至少2户亲邻好友参与交纳赡养费活动。孝老敬亲基金会设立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的热烈拥护。

六月,北川大地鲜花盛开,芳草碧绿,杨柳矗立,波光粼粼,而更让人心旷神怡的是方山县的文明节俭新风:

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方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利民说,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全县上下坚持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发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细做好日常监督检查,有效发挥村(居)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内生力和积极性,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在北川大地蔚然成风。

与高芝保一样,这里有20余名老人,每天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有说有笑。

今年4月,孔家庄村倡导全体村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人生态度,通过“子女自愿缴纳+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的模式,成立了“馨心孝善”理事会,专门负责村内65岁以上留守老人赡养管理工作,给老年人送温暖、送关怀,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党总支书记薛军说,截至目前,“馨心孝善”理事会共收到113户村民累计缴纳的赡养金13000余元。

免费午餐 日间照料暖人心

像下昔村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北武当镇还有3所。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文娟说,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为村里老人的“第二个家”,不但丰富了村里老人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真正实现了对孤寡老人“厚养”, 年底全镇日间照料中心将实现全覆盖。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仅仅是方山县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去年8月31日,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后,方山县就“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完善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生态安葬、文明祭祀等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 肖继旺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00012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