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家中国企业送进世界500强(他把涨薪的气球,挂到厂区上空)
而宋志平却有着异常清晰的思路。
同时,宋志平也表示,做水泥并不意味着放弃新型建材,而是能形成反哺,用卖水泥赚的钱反哺新型建材的发展。
任命仪式现场,就在他发表就职演说的前几分钟,法院把冻结集团资产的通知书交到了他的手上。
工厂研究生产岩棉、石膏板等,宋志平担任技术员,起早贪黑,一干就是3年。
他是整个院系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北京的学生,是同学眼中的“天选之子”,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
为了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宋志平每天早上带着人劳处处长,站在工厂大门口迎接员工上班,6天之后,没有人再迟到。
父亲的态度,让宋志平心里很难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面对当时的烂摊子,他顶住重压,用了4年时间,奇迹般地将国药集团也打造成了世界500强。
有人骂他瞎搞:“国内水泥本就产能过剩,还去凑热闹,不是明摆着亏本嘛!”
当中国建材要上市的消息传出后,证券公司都很兴奋,然而,等它们深入了解了集团现状,又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一人掌管两家央企,他也由此成为“央企双料董事长”,开创了央企历史上一人兼任两家集团董事长的先例。
有人不屑,认为他眼界太低,只会搞一些“傻大黑粗”的东西。
宋志平甚至亲耳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他一个跑销售的,能当得了厂长?”
“把员工真正关心的事情弄清楚,他们的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在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给予员工的待遇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1] 新华网|宋志平:我在国企的岁月都做对了些什么
看清了背后的逻辑,宋志平很快有了策略:中国水泥产业要想做大做强,急需一个行业整合者,而自己有央企背书,正好可以做这件事情。
集团营收也从最初的20亿,猛增至3500亿,让集团从一个资不抵债的无名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水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把世界建材格局搅得风起云涌。
反对的声音纷至沓来。
优秀的表现,让宋志平脱颖而出。
那个年代,父辈们对销售这种动嘴皮子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偏见。
大猫非猫,猫大成虎。
工作虽然辛苦,但宋志平觉得很快乐,唯一让他有些心虚的,是家里人的态度。
正如30年前,他为北新厂的员工燃起激情——现在,他正面向几千名行业大佬,努力点燃着他们心中的火焰和斗志,在全球领域的商战中纵横决荡,为中国经济争得应有的底气和尊严!
1956年,宋志平出生于河北石家庄,23岁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
此时的集团债台高筑,仅逾期负债就高达30多个亿。
那时的北新厂刚刚成立,位置非常偏僻,周围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几间木板房搭成车间,埋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中央,条件简陋得令人咋舌。
还有人干脆给他扣起了帽子:“集团是做新型建材的,如果跑去搞水泥,那么国家发展新型建材的历史使命谁来承担?”
在宋志平看来,管理者必须弄明白员工心中的追求,这是管理之根。
但报纸上的一句话,让他最终选择留下来:
理由是,以维持社会薪资平衡为重,不要打破行业规则。
因为他是真正从底层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更懂得底层员工的辛劳和不易。
他不惧搅局、不怕担责,敢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单论这一点,就已经让很多抱着“无过便是功”想法的人汗颜了。
于是,他更加卖力地工作,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在销售领域一干就是整整10年。
他从不吝啬为员工加薪。从1993年到2002年,在他执掌北新厂的10年时间里,北新厂员工的工资在当地是最高的,福利是最好的。并且,他用10年的时间,给员工们陆陆续续地盖了12栋楼。
原有团队的安置永远被他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并且,他定下规矩,绝不会降低原有职工的工资待遇。
因为这些材料在当时还属于新型材料,很多人没见过、不敢用,想打开销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饭都吃不上了,要什么面子?谈什么发展?得先活下去!”
让自己忙起来,一切悲伤和不幸都将抛于脑后——这句话成了影响宋志平一生的座右铭。
工人们有了干劲儿,仅仅一年后,石膏板的产量便翻了两倍,从之前连续多年的700万平米,一跃达到了2000万平米。
一方面,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跑银行,与各家债权人左右斡旋,一笔一笔谈债务处理方案。
但就是这样一家满目疮痍的企业,他接手后用了短短4年,不仅将它从破产的边缘拽了回来,还让它成功上市,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2] 中国企业家杂志|宋志平:笃行致远,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
没有利润,如何保证水泥质量?又如何搞研发创新?整个行业只能在低端徘徊,国外资本一旦杀入,就会立刻溃不成军。
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销售员,用自己对人心独特的理解和把握,将企业拽出泥潭,演绎了一段朽木生花的精彩故事。
他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成为中国40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教导员”。
同时,他也受益匪浅,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一步步坐到了分管销售的副厂长的位置,接触了天南海北的人,认识了很多老板,也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圈。
作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宋志平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了北京新型建筑材料厂(简称北新厂)工作。
可惜的是,稻盛和夫享誉世界,被推崇为“经营之圣”,而宋志平的名字,却很少有人听过。
原因是国内水泥行业生产门槛低、搞价格战,很多中小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在赔本死撑,单等着转让收购。
“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
建厂13年来,北新厂的厂长换了8个,跟走马灯似的。资金短缺,员工士气低沉,再加上国企机制不灵活等各种问题,企业显而易见地走不动了。
后来,他兼任国药集团董事长。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3月,中国建材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21亿港币,成为当时大陆企业在香港IPO表现最优秀的股票之一。
他将自己最好的青春,都奉献在了销售岗位上。
能同时执掌两个商业帝国,并带领它们摆脱困境、双双冲进世界500强,这样的人,翻遍整个世界商业史,只能找到两个。
然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宋志平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宋志平则向他们承诺,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盖。并将这两句话挂在气球上,每天飘在厂区的上空,让工人们看到这位新厂长的想法和决心。
那时的医药行业与建材一样,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的问题。
这是中国最早的上市企业之一,宋志平借助资本的力量和内部改革,让北新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行业龙头。
然而,到了北京之后,宋志平却傻了眼。
宋志平挑起了两根大梁,是建材行业与医药行业的整合者与凝聚者。除了他,从没有谁能将央企的优势利用得如此淋漓尽致。
2002年,46岁的宋志平接下重担,调到北新厂的母公司——中国新型建材集团,担任总经理。
参考资料:
他懂技术,比一般的销售员更能解释清楚产品,很快为产品打开了销路。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在某档节目中,被问到为什么不给员工涨薪,他回答:
这种不良竞争,短期看对消费者有好处,但长期来看,对行业却是致命的:
一个是日本的稻盛和夫,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宋志平。
为了尽快把产品卖出去,宋志平自告奋勇,主动向厂里提出当销售员,开始到各个建筑公司进行推广。
“一只饿狼遇到一群猫,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结果全被饿狼吃掉了。后来,饿狼遇到一只虎,误认为猫,想要把虎吃掉,却被虎一口咬死了。”
产品终于搞了出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根本卖不出去。
宋志平自然不是疯子,但纵观他的从业经历,确实有着疯子一般的拼劲儿和闯劲儿。他的商业手段或许激进,但成效显著。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充分发挥央企应有的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这本身就是央企掌舵人的职责。他们占据着优势,也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
说他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一点都不夸张:
如今,67岁的宋志平已然功成身退,正式退休。
宋志平没有发火,因为他完全能够理解员工们的顾虑。
传道,授业,解惑,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宋志平的经营手段,正是将一群猫化作一只虎,从而让企业获得巨大的行业规模优势,让企业拥有竞争全球的底气和能力。
过年回家,父亲问他工作情况,他犹豫着说在做产品推广。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问是不是推销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我给员工加工资,要考虑到其他企业能不能承受。如果其他企业不能承受,我乱做一通,对社会不是一种贡献,而是一种害处。”
面对各种质疑,宋志平毫不露怯,他强势回应:
2009年6月,在中国建材干得如火如荼的宋志平接到任命,兼任国药集团董事长。
那时,国内拥有大大小小5000多家水泥企业,可让人惊讶的是,这5000多家企业的总利润加起来,竟比不过国外某水泥公司一家的利润。
办公楼的大门被贴上封条,财务只能晚上偷偷钻进去办公;楼下不敢停集团的车,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法院开走……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烂摊子,很多人都觉得无从着手。
文 | 牧龙闲人
1993年,36岁的宋志平当上了北新厂厂长。
[3] 央视网|《对话》宋志平:尝鲜混合所有制
同样做过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的宁高宁,讲过一个“大猫非猫”的故事:
多年来走南闯北的经验,让宋志平深谙人心,他把工人们叫到生产石膏板的炉子旁,告诉他们,“其实我最想点燃的是你们心中的火。”
找银行肯定是借不出来了,找国家又不现实。有过上市经验的宋志平,很快想到了上市。
宋志平将中国建材的发展模式引入到国药集团,用3年时间,整合并购了600多家医药相关企业,为国药集团建立了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流通、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为了招揽投资者,宋志平开始到全球各地进行IPO路演。他与450多家机构高层会面,畅谈中国建材的规划和前景。
听起来风光,但周围人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
宋志平知道,父亲无法接受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大学生成了一名销售员,父亲希望儿子吃技术饭、做工程师。
最终,宋志平力排众议,敲定了集团的发展战略。集团名称也由之前的“中国新型建材集团”,更改为“中国建材集团”。
有人说,宋志平的成功,离不开央企背景的助力。
有了资金,宋志平开始进行风卷残云般地整合并购,在他执掌中国建材的10多年时间里,集团飞速发展,先后并购了900多家水泥企业。
当天夜里,宋志平躺在活动板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难以接受,一度产生了回学校申请重新分配的念头。
他甚至在厂区上空大大方方地挂起了两个气球,一个写着“工资年年涨”,另一个写着“房子年年盖”。
“同时担任两个世界500强的董事长,这个人要么是个奇人,要么是个精神分裂的疯子。”
原总经理唉声叹气地交待宋志平:“志平啊,我从弹坑里爬出来了,该你进去了。”
“企业归根到底是人组成的,即使有再多的机器、厂房、土地,如果人懈怠了,其他统统没用。员工没有积极性,就无法盈利。”
父亲听后,沉默了很久,最终也没说一句话。
宋志平的做法,让周围其他企业的老板们恨得咬牙切齿,但他毫不在意,也从来不惧怕当一个“搅局者”。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这样评价宋志平:
宋志平也毫不犹豫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员工们涨工资、盖楼房,工厂面貌焕然一新,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不过,他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集团自身还欠着巨债,哪里有钱去整合并购这些中小企业?
有工人直言不讳地跟他说,厂子已经很多年没涨过工资了,也没分过房。
他的名字,叫宋志平。
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蛮横”收购,宋志平对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员工,充满着人性化的安排:
2002年,他临危受命,调到中国新型建材集团担任总经理。
这些举措让被收购的企业感受到了足够的善意和尊重,以至于在收购贵州泰安水泥时,有对手开价比中国建材高出了整整8000万元,但泰安水泥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建材。
4年后,宋志平带领北新厂,在深交所上市。
在他的带领下,国药集团营收达2500亿元,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巨无霸,也是唯一一家闯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药企。
此外,他到每个车间找工人们谈心,解决工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此时的集团风雨飘摇,仅逾期负债就高达33亿,连办公楼都贴着封条,几乎处在破产边缘。
另一方面,他用4个月的时间调研走访,为企业谋划了接下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搞水泥!
宋志平慌了,他再三解释销售工作的重要性,还讲了国外大型公司很多销售都是硕士,他们穿戴整齐、备受尊重。
兰州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润17.34亿,现金分红占比39.42%
4月28日晚间,兰州银行(001227.SZ)披露了2022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报。该行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74.50亿元和17.34亿元。大财经2023-05-09 06:23:300000普通人如何突破收入上限?
文:蔡垒磊昨天和spenser连麦时候,聊到了一个关于“普通人如何突破收入上限”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不存在所有人都做某件事情比自己当下的工作要好的情况,如果是这样,人类社会就没有分工了。但每个人是不是都可以思考一些共性的原则,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现一些突破收入上限的机会?我认为是有的。首先就是你做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做到天花板了?大财经2023-07-26 06:00:070000千元羽绒服引争议,网易严选也不易
近日,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网易严选因为一件售价千元的羽绒服,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网友们对于这款千元羽绒服分为了两派。有人认为千元的国产羽绒服太贵,也有人认为只要质量好价格高点也愿意接受,随后#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大财经2023-11-14 10:46:350000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多又重要,跟着老师这样练,考高分!快备好关于《落花生》这篇课文,我们之前给同学们分享了生字、词语、课文重点句子解析、段落大意、以及课文主题等方面的知识总结资料,并建议同学们要把这些知识掌握好。当然我们要想学好一篇课文,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在实际的练习中去运用,只有在练习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然后查漏补缺,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最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大财经2023-03-25 05:28:170000冯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日前,冯叔接受一目十行创始人、「程前朋友圈」主理人程前的采访。程前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量化金融专业,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投资领域,2021年创立一目十行。「程前朋友圈」是一目十行的核心内容产品。目前「程前朋友圈」深度访谈了200企业创始人,采访内容备受好评。程前采访冯叔的视频内容已经在「程前朋友圈」的短视频账号(抖音、视频号等)上发布,以下为文字版。程前:大财经2024-01-03 14:4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