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88

新机遇迸发新活力(中国,东盟产业续写经贸合作新篇章)

大财经2023-07-07 12:28:020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已在推进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等多方面体现出活力与韧性。他透露,目前《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正在加速推进,将有效推动东盟的数字环境建设,也将为东盟建设数字经济共同体铺平道路。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近年来,从水果、服装到新能源汽车、电子配件,中国与东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间往来流动,正在成为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走向更深层次融合的重要例证。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3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如今,这样的故事仍在延续,并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数据预测,到2030年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目前,新加坡将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纳入其工业流程;泰国提出“工业4.0”战略,计划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作为推动经济成长的新引擎;文莱交通部推出《数字经济总体规划2025》,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国家建设。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加快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在发展政策、战略规划、标准体系、监管手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挖掘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激发产业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许宁宁指出,产业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关各方应制定产业合作的近中长期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合作。同时应该充分利用RCEP区域开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为产业合作提供的有利条件,真正实现开放市场的目的。

“中国要做的不仅仅是打开东盟市场卖出商品,或只是进行产业转移,而是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把产业链、供应链拉长,才能为中国东盟的共同市场和经济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郑永年强调,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特色从来不是霸权强加,独自制定规则,而是要有商有量、共同讨论,走出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与此同时,探索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也是中国与东盟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做出的共同选择。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企业数量近4000家;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680万辆以上,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已落户在泰国,规划年产量15万台整车,可为当地提供5000个就业机会;华为在柬埔寨与当地医院合作建设室外停车场屋顶智能光伏系统,每年可生产50万度清洁电能,为300多位医护人员和数万名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聚共识、拓商机、享成果。展望未来,多位行业专家认为,伴随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双方在新兴产业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能源电子等产业领域合作有望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实习生韩昕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坦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不仅限于传统贸易的概念,应更加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区域布局。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贸易额超过6.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

而东盟各国经过多年发展,也从农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逐渐转向电子、制药等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领域。

在泰国,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实力圈粉;在菲律宾,中国与当地伙伴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通信网络服务;在老挝,来自中国的4G矿山工业专网技术,让井下300米移动通讯畅通无阻……

“当前,中国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智慧发电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表示,中国与东盟密切产业合作,是双方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的对策之一,是双方经贸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产业合作的活力所在,通过创新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