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26

桂林施家园第二大无物业小区改造后(居民用心,管,出,幸福家园)

大财经2023-06-19 22:32:390

在居民自管后,小区里剩余的“顽疾”也被彻底解决。改造时,因为还未成立业委会,有一排楼栋的居民担心墙角铺了新路面后,雨水会淹到家里,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没有铺设的路面全是积水和青苔,于是杨勇找来施工队将这些路面全部铺上渗水材料。“我们小区没有收物管费,这些后续改造的费用全部来自小区里的停车位的管理费。”杨勇说,每改造一笔费用,他们都会有开支去向,做到资金使用透明。后续,他还会将小区里老旧的栏杆和一楼破旧的防盗窗全部更换,一楼刷上装饰线,进一步美化小区的环境。

但与此同时,施家园路27号、29号小区慢慢在“变老”,各项硬软件设施变得难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样的老旧小区和崭新的高楼、繁华的街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随着施家园路的人流车流日益增多,开放式小区的弊病也显露了出来。

施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马玉琼表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在现有房屋和设施的基础上实现小区功能强化和人居环境提升,更加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居民诉求进行改造。

施家园路27号、29号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都洋溢在了脸上。

施家园路27号、29号位于施家园路中段,附近商铺林立,有多个餐饮店,受到众多食客欢迎,但也成为了附近居民的苦恼。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如何实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小区治理成为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重要环节。

如今的施家园路27号的7、8栋和29号的8、9栋变成了聚福家园小区,有独立的小区出入口,并成立了业委会。剩余的楼栋则形成另一小区,只不过有两个业委会。目前施家园路27号内基本都是单位宿舍,在改造之前就成立了业委会。去年,施家园路29号为了更好地维护小区改造后的环境,也成立了自己的业委会,并且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小区在改造的基础上变得更精致,更宜居。

改造后,小区内设有电动车停车棚。记者周子琪 摄

杨勇说,小区在改造之后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小区内的停车位还是不够,于是他们在原有停车位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将公共用地上一些不用的旧石礅、树墩全部铲平。在原本近40个汽车车位的基础上,新增到60个汽车车位,并且已经向社区申请,扩充电动自行车停车棚。

改造后,业委会在部分车位上安装了车辆限位器。记者周子琪 摄

改造后,小区门口设有道闸和门卫室。记者周子琪 摄

根据该片区实际情况,设计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方案的设计工作,将施家园路27号、29号重新进行规划设计,改造成了两个封闭式小区。

在此过程中,杨勇及其他业委会成员不断盘活空间,在小区里见缝插针,新增了石凳等供居民休息,同时加大小区内监控力度,在改造的基础上新增20多个监控设备,做到小区内无死角监控。新增近20个路灯,让夜晚的小区更加亮堂。

据了解,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共新增围墙140米,翻新围墙109米,新增入口铁门两处,硬化路面6104平方米,更新雨水污水管道250米,新增监控摄像头17套、路灯22盏等。

日前,记者走进施家园路29号小区,发现小区仍在根据居民的居住习惯不断完善各项细节。在小区入口处有一个公告栏,上面写着关于27号和29号小区共同管理及29号小区停车位费用交纳的内容。同时,在小区角落里还有各种温馨提示牌,电动车停放充电处的标识以及崭新的楼栋号牌,这些都是施家园路29号的业委会主任杨勇设计制作的。

改造因地制宜 居民诉求得到回应

杨勇是施家园路29号的居民,2001年搬到此处居住,刚来时,施家园路虽还未修建好,但他感觉这里环境还算舒适。后来随着城市不断建设发展,小区附近有了早餐店、小餐馆、小超市等各类店铺,施家园路上的房子也越来越多,该片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改造后,业委会在小区内设计了多个温馨提醒。记者周子琪 摄

自该小区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以来,社区居委会走到居民中间,听取居民反映的生活不便的情况,不断收集、汇总居民意见,将诉求列成清单。七星区住建局及其设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也根据清单内容,多次到小区进行实地观察,便于在改造时能精准施策,争取把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里。

四通八达的老小区曾让居民难舒心

改造前,小区环境脏乱,车辆“见缝插针”停放。(图片由施家园社区提供)

在居民的期盼中,施家园路27号、29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拉开了序幕。

来源:桂林晚报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如今,走进施家园路29号,设施提档升级,环境美丽宜居,邻里文明和谐,小区的美丽蝶变,绘就了一幅群众幸福的新画卷。后续,居民们还准备将他们这个小区安上一个小区名,就叫做幸福家园。

居民用心“管”出“幸福家园”

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小区里平整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取代了原本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小区门口也建起了门卫室,安上了自动识别车牌的道闸,小区原本昏暗的路段也有了路灯,监控摄像头时时刻刻守护着大家的平安。同时,为了杜绝私拉电线的情况,小区里设置了两处电动自行车棚,并引进第三方企业给居民提供充电服务。

马玉琼说,自业委会成立后,杨勇为居民想了很多,通过用真心、真情、实招做好居民工作。每个季度,他们业委会还会给小区内的困难居民发放慰问品。自小区自管后,他们也建了微信群,大小事情都在微信群里解决,居民关系也变得更紧密和谐。

路面破旧、环境杂乱、邻里紧张……施家园路27号、29号是七星区七星街道施家园社区第二大的无物业开放式老旧小区。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以来,施家园路27号、29号的散居楼变成了两个封闭式的独立小区,各小区也成立业委会,形成居民自管模式,维护改造成果,小区各项细节逐渐完善,小区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小区在进行改造施工。(图片由施家园社区提供)

上世纪90年代,施家园路27号、29号的10多栋居民楼陆续开始建造,共有400多户居民。这些楼栋里有商品楼、单位集资房、回迁房、公租房,情况比较复杂,是一整片开放式老旧小区,里面各个通道相互连接,随处都可通至施家园路。

仔细观察,小区里的很多小细节都设计到了居民的心里,比如一些靠近楼栋的车位,业委会暖心地安装了车辆限位器,一来保护居民的车辆不撞到墙上,二来保护一楼住户的窗户不被撞坏。空调水滴落的声音很响,业委会买来假草皮铺上,让水滴有了缓冲的空间,噪声也消失了。

杨勇说,因为人和车都可以进到小区来,小区里的环境变得十分脏乱,狭窄的巷道里还经常有小摊贩进来叫卖。到了晚上,施家园路吃宵夜的人很多,有的人会跑到小区里随地小便,居民时不时还能在楼下看到呕吐物,同时,小区里治安环境也得不到保障,电瓶被偷的事情常有发生,居民对此苦不堪言。

改造前,小区内环境较为杂乱。(图片由施家园社区提供)

“这一片区域里有4栋楼的地理位置高于其他楼栋,正好能划为一个小区。分别是27号的7、8栋和29号的8、9栋。”马玉琼说,在决定重新分小区之前,社区居委会向居民们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在绝大部分居民同意后,小区在施工改造时新增了围墙,正式将这一开放式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

“我们这里临街的楼栋下有很多餐馆,所以下水道经常堵塞。”居民李先生说,小区改造时将原来雨污混流的管道换成了雨污分流的管道,堵塞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居民都十分高兴。

小区里的环境变得让人十分糟心,也影响到了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车辆乱停乱放是该小区的常态,外面的车辆停在小区各个巷道里,居民的车经常无处停放,有的居民为了方便停车,在路面安上了地锁。因为停车问题,小区里少不了争吵。有的人车位被占,一气之下将车横放在车位内的车前;因为停车问题,还有人车子停在路上被砸被刮;有时邻里间也会因为车位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除了这些,小区灯不亮、管道堵、路面破等老旧小区的通病在该小区内都有体现,十分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