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31

深化产教协同共育卓越工程师

大财经2023-06-06 09:42:100

作者:张继川

三是要对当前橡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及时进行调整。目前,橡胶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橡胶材料本身性能的提升、配方的精准设计以及工艺条件的迭代优化等。而未来的工程师面对的更多是橡胶材料性能数据库的组建与智能匹配、配方的人工智能设计、加工工艺的人工智能优化以及工业机器人的编译操作。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可将相关专业名称升级为“橡胶工程智能制造”,实现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制造相关知识深度融合等,以此确保所培养的专业工程师能够满足未来橡胶工程智能制造技术及管理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橡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亟须结合行业及市场需要,作出五方面调整。一是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未来橡胶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当前橡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自身存在的短板和局限性。例如,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逐步短缺,橡胶轮胎行业劳动密集型作业模式要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作业转变,这就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作支撑,高校应设立相关课题,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在这种大背景下,该如何引导橡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在橡胶行业就业呢?笔者认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橡胶轮胎工业要加快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大幅度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岗位的比重,加强智能化操作,从根本上改善橡胶轮胎工业的工作环境。当企业的效率提高、规模变大、利润增加,工程师的待遇自然就相应提高了。

当前,要继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行业企业和高校应有更多作为。仍以橡胶轮胎工业为例,其难以吸引本领域毕业生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轮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工程师晋升通道存在“天花板”;二是与移动互联网等热门行业的薪资相比,橡胶行业的薪资待遇较低;三是橡胶轮胎工业具有化工行业的共性特点,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劣势。

二是行业头部高校有责任在吸纳行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橡胶工程智能制造的相关教科书,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融入橡胶工程智能制造的具体实践中。

四是结合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橡胶工程专业的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一方面,在大学四年本科课程计划中穿插安排足够学时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在大二基础课中安排计算机编程必修课,在大三专业课中安排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专业必修课,在大四橡胶工程高等实验课中融入计算机仿真虚拟教学实验,在大四毕设环节规划及体现橡胶材料的人工智能配方设计和性能自主优化元素等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大纲中渗透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如在“橡胶加工工艺及配方”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体现出橡胶配方的智能设计以及橡胶加工工艺的人工智能自主优化内容。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登记注册的企业数量为5282.6万户,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中,制造业又占据半壁江山。尽管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但其发展也面临显而易见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创新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促进高校培养能够打造出特色产品的卓越工程师,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2010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教育部又联合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上述重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已达160万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矩阵的重要生力军。

与之相似,传统的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也要转变思路,由高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发力,培养毕业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才为企用,真正实现以卓越工程师支撑我国卓越企业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五是橡胶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和软件、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等专业进行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既能适应国家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也能满足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学交叉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以笔者所在的橡胶轮胎产业为例。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球轮胎产量达到17.3亿条,销售额1775亿美元。我国轮胎企业生产轮胎8.56亿条,占全球约50%的产能,但销售额只有280亿美元,仅占全球轮胎销售额的16%。产量与销售不成比例,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换句话说,我国轮胎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轮胎产品的制造领域,严重缺乏高附加值的高端轮胎。尤其是民用航空轮胎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

实际上,我国轮胎行业大而不强、缺乏创新的尴尬事实,只是我国工业的一个缩影,钢铁、汽车、石油化工、材料等领域均面临企业众多、产能全球第一,但是企业创新不足、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05日第7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