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落幕(钱,又更难赚了)
如果只是存满2年,因为急需用钱需要提前支取这100万,那还得按活期存款利率来计算利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这个套利交易就会产生亏损。
或许这些利息并不算多,但除了利息之外,每一年贷款到期后,都需要拿出100万元一次归还本金,至于能不能在第二年、第三年成功续贷,还要看贷款政策和监管态度。
在市场环境稳定,利差保持不变或者扩大,以及杠杆稳定(银行不会突然收回贷款)的情况下,这种账面收益确实是可以拿到。
这种所谓的“套利”交易,逻辑就是用杠杆放大微薄利差来增厚收益。
这种“擦边球”式银行套利交易,本来就是违规套取银行信用的违规行为,随时存在因贷款用途不合规而被要求提前还款的风险。
这听起来很吸引人,但这种理财方式真的是无风险的吗?投资有个原则:所有轻而易举就能赚钱的机会,一定要多留个心谨慎对待。
如果银行理财收益已经不再保本保收益了,那么方案一就有弊端:一旦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发生负面变化。
警惕投机交易,回归价值投资。
文/Vix
的确,这种套利逻辑确实曾经奏效过:以前的炒房团,还有P2P。大致逻辑都差不多:用信用卡或者低利率借款,然后拿去投资买房或者再高息出借,当时确实有一帮人赚到了钱。
或许有人说,每个月支付这点利息不算什么,每年贷款到期归还本金也不是问题,大额可转让存单流动性较强也可以转让出去。但是,这种套利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即监管风险。
数据来源:叶檀财经
所以从2015年之后,金融监管一直围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进行,这种“监管底线思维”也体现在了对房市,对股市的态度上。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保本保收益了。
据那些“套利”人士说,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向银行借款,然后去投资年化收益率为4.8%的理财产品;另一种,则是拿贷来的钱去买三年期大额存单。
我们先算一笔账。假设如这些“套利”人士所说,向银行贷款100万,然后投到4.8%的理财产品(方案一),或者投到3.3%的三年期大额存单(方案二),收益情况如下:
这一系列监管体系的改革值得我们重视,因为背后透露出的是高层的监管意志:加强各金融监管条线的协调性,完善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根据方案二来计算,负债端(向银行贷款),第一年的每个月需要支付利息1841元。假设第二年、第三年贷款政策没有变化,贷款利率仍然是2.8%,但没有77天的免息时间,那么第二年、第三年的每个月需要支付利息2333元。
市场的套利给一些人带来了财富,也造就了奇高的房价、动荡的股市以及系统性风险。
以前我们去银行买理财,都能稳稳的收到一笔理财收益。但是,从2022年1月1日起,银行的这些“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市场,除了存款类产品,以后买银行理财,基本上都需要自负盈亏。
可以看到,这些年,金融监管一直在向“协同化”进行改革。先是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即“金融委”),然后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今年3月起,金融监管体系再次进行了全面改革,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并且将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接下来我们讲下,这种套利的风险到底是什么呢?
“回归服务产业,回归价值,防止资金空转式的投资”,是高层对待未来中国金融的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在今后投资中遵循的投资思路。看似不错的薅羊毛机会,但在监管红灯之下,这种“无风险”套利能玩多久?不带来经济增长,不解决青年就业的“资金空转”又能玩多久?
在大家都在诧异“钱去哪了?”的时候, 坊间盛传一种所谓无风险的赚钱方式。
当年全球经济形势一片向好,监管也不完善的时候这类套利操作确实让一些人赚钱了,但是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监管愈加完善、且不存在货币政策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如果还是用惯性思维,企图一夜暴富,是件很可怕的事。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对待金融的态度:“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而此前几乎所有重要会议都曾明确传达过金融监管的重心:“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脱实向虚,金融要支持产业发展”。
回顾监管历史,这些年就重拳打击过“银行票据套利”、“经营贷套利买房”等套利行为。
即使账面计算的“无风险”收益令人激动,但还是要冷静下来,仔细探究这种套利交易背后的风险。
他们还说,贷款利率与投资收益率之差就是纯粹的“无风险收益”,如果本金放的够大,就赚的更多。如果做成公司贷款,贷款利率更低,而且融资越多,那样赚的空间就越大,并且他们一再强调,这是“无风险”的。
这种“套利”模式的赚钱逻辑是什么?
所以,这种看起来不错的银行套利其实并不是“无风险”,相反,它的背后暗藏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么我们对未来房市和股市的收益率预期,也应该有个重新评估,我们的投资思路也应该做出一些调整。在进行选择投资方式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到监管的因素,将投资思维从“投机”转为“价值投资”。比如思考在“中特估”、“新经济”、“高股息”等主题中寻找投资机会。
在监管实践中,监管层发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也意识到了通过“监管协同”穿透复杂金融问题的重要性。
如去年3月和11月出现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事件,那么这个套利交易的利差可能会缩小甚至出现倒挂,方案一不仅无法赚钱,反而可能会亏钱。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而资产端(购买大额存单),3年到期后才能按3.3%的利率拿到33000*3=99000元的收益和100万元的本金。
账面上看,完美。但真的那么轻松简单就能赚到钱吗?
在监管框架内投资。
我们现在看到的银行理财产品,有诸如“七日年化”收益率,“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这些收益率都只是代表了历史的收益情况,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按这个收益率拿到理财收益。
在方案二中,100万拿去投资年化收益率为3.3%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乍一看,持有到期获得的收益是确定的,所以看起来风险好像会低于方案一。但是,这里的问题是,银行贷款和大额存单的期限是不匹配的。
你们怎么认为呢?
数据来源:某银行APP
市场在进化,监管也在进化。复盘历史,从“经营贷”流入房市,到2015年“加杠杆”带来股灾,宝能“杠杆资金”收购万科,以及后面的P2P......
“资管新规”实施后,之前大家印象中“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都不再保本了,即所谓的“打破刚性兑付”。
但是,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利差反向变成了贷款利率大于投资收益率,或者突发银行借款政策变化要求提前还款时,那不仅不能赚钱,反而会亏钱。
向银行贷的款,一般来说需要按月支付利息,然后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这样就会产生现金流期限错配的问题:贷款利息每个月都要支付,但大额存单三年以后才能拿到本息。
其次,不得不留意的期限错配问题。
当前的国际局势日益复杂,这些年的国内金融监管也日趋完善。很多曾经非常好用的“‘造富式’套利交易”,都已经不适用了。国外有SVB(硅谷银行)爆雷,国内有严查“经营贷违规入房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做的是:理性思考,谨慎理财,回归产业,回归价值。
但投资的事不能刻舟求剑。大家也都很清楚,当年的炒房团和P2P,后来都遭遇了什么。
据进一步了解,某银行企业抵押贷款优惠后的贷款利率只要2.8%,还能再免息77天。某银行某款一年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三年期的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在3.3%左右。
中科星星图维天信目前正在进行股改工作
2023年4月24日,中科星图(688568.SH)2023年4月19日-4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内容显示,目前公司完成了星图空间、星图防务、星图智慧、星图地球4家子集团和星图测控、星图维天信2家赛马公司的组建,其中星图测控已在2023年2月份于新三板完成挂牌,星图维天信目前正在进行股改工作。0001唯品会“线上奥莱”展馆亮相进博会,首次发布全球买手宣言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卖电商,今年唯品会在进博会打造“线上奥莱”沉浸式体验馆,并首次发布全球买手宣言。进博会期间,唯品会APP推出“云上进博会”专场,场内荟聚近10万款国际品牌好物。打造沉浸式进博会体验,线下线上同步开馆大财经2023-11-11 05:05:050001dha的作用与功效 孩子吃dha有用吗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2013年全球痴呆病人已达4400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7600万人,2050年有可能达到1亿3500万人,增长十分惊人。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已超过600万人,平均每年以30万人的数量在增加,脑健康和身心健康产业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持续扩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那么,有哪些功能性原料极具开发价值并有可能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呢?1.DHA/EPA0000“十九年十九城”上交所ETF高峰论坛招商基金专场成功举办
中国ETF市场自2004年萌芽破土至今,栉风沐雨,已然走过19个年头。凭借交易成本低、交易过程透明以及投资风格稳定等突出优势,ETF在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指数化投资理念蓬勃发展。0000七国集团是哪七个国家 七国集团成立背景
大财经2023-03-23 22:23:4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