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68

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

大财经2023-06-01 02:35:002

2003年4月11日,注定是令所有济南人印象深刻的一天。

第一种环境说,认为“济南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上市公司问题的效率和驾驭证券市场的能力”等等,是造成上市公司“不死不活”的原因。

第四种素质说,认为济南现象与企业家素质不高相关。

而这5家上市公司,无一不曾有过辉煌的高光时刻:

就算是被某些人士戏称为“皮包公司”的渤海,也解决了济南火柴厂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

自此,2003年的济南市仅有的5家上市公司:济南百货、金泰、 渤海、轻骑和小鸭全部被贴上了ST的标签,其中的轻骑和渤海,如果不能在2003年6日30之前实现赢利,就将面临退市的灭顶之灾。

某种意义上来说,2003年的“济南现象”,不只是济南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当时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通病。

正如哈耶克指出的,计划失败的原因在于政府机构不具备驾驭经济所需要的现场信息。政府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与企业的经济目标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背离。

济南小鸭作为滚筒洗衣机行业的领跑者,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小鸭小鸭顶刮刮”更是家喻户晓;

曾有一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资深教授直言不讳:济南的大企业和政府走得太近,把精力多半用在了经营政府关系上,这样企业虽能做大,却永远做不强。

这段故事是《最弱省会》的番外篇,正文可以关注温大最新的抖音视频《最弱省会,幕后真相》。

彼时的中国股市,才刚刚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探底过程:从2000年底的2073.47点,到2001年底的1645.97点,再到2002年底的1357.65点,最后在2003年年底才开始扭转颓势。

第二种管理说,认为上市公司经营粗疏、管理锈化造成“济南现象”产生。

在许多学者和从业者的共同研究之下,当时对出现“济南现象”的成因,大致归纳成了以下五种:

济南轻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异常繁荣,产销两旺,“轻骑木兰”风行大江南北;

济南百货曾经号称“山东第一店”,鼎盛时期人流摩肩接踵;

第五种结构说,强调上市公司的产业构成在山东并不属先进的,与山东的经济关联不强。

这五种说法虽然看上去非常有理,但依然缺少了一点“大局观”。

事情发生在20年前,由于时间久远,或许这个故事对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再具备指导意义。

仅从上市公司的重组来看,除了ST金泰外,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重组,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影响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的运作。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省会的山东省济南市,全部5家上市公司连续出现巨额亏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

从今天这个市场角度来看,当时的济南上市公司中,无论是投资项目的选择、还是资源的再配置,都存在着严重的政府干预行为。

在行政型的治理模式下,不仅存在着一些暗箱操作、外行当家、“拉郎配”等制约企业成长的政府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公司治理目标受到极大的扭曲。

当年的济南上市公司内部,有着这样一群不想带领企业走向辉煌,只想通过企业走上仕途的企业高层,或许早就已经注定了财务暴雷的结局。

第三种治理说,认为“济南现象”的根本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缺陷,包括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和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不足等等。

一时间,济南成了全国各大媒体瞩目的焦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等媒体纷纷派人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济南上市公司的状况,探讨“济南现象”;经济学界人士也多次召开研讨会,试图剖析济南上市公司败落的成因、教训及对策。

比如ST小鸭上市不到四年,董事长换了四任,总经理换了五任,离任董事长多去担任“同等级别”的政府官职。

那天,济南小鸭因为2002年亏损2.02亿元,成为了当时济南市第五家被ST的上市公司(即财务状况出现问题需要特殊处理)。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