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04

许昌假发(占领美国潮流高地)

大财经2023-06-01 00:35:030

而一传十,十传百,假发的生产方法迅速在许昌传播开来,许昌也从假发的原料收集地,慢慢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假发生产地。

答案是国外。

2008年底,跨境电商开始兴起。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收头发的许昌人,他们把头发收回来加工后,卖到青岛、深圳和香港等地再进行深加工。这个时候许昌人卖的依然是经过粗加工的原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假发制造。

眼瞅着生意这么好做,白锡和和亨特联手成立了"德兴义发庄",这是许昌的第一家发庄。

假发十分适合跨境电商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代表着运费便宜,不易损坏代表着可以长时间运输,市场需求大则意味着有钱可赚。

而当一个地方的产品足够有竞争力,渠道自然也会找上门。

另外一派,走出国门,去往东南亚,虽然语言不通,许昌人靠着手上的计算器和一句OK不OK,建起了一张覆盖全亚洲的收发网。

随着近年来发源逐渐变少,于是许昌人分为两派,一派是开起了理发店,不仅收头发,还附带发型设计。

在各种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中,收发人是为数不多上门送钱的人。

虽然全国各地都有收发人,但其实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许昌。

许昌的假发产业由此开始启航。

据《许昌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初,许昌下辖的泉店村已是商贾云集,发庄林立,终日为市。

人发买回来后,制造过程也没办法完全用机器替代,一顶假发需要勾至少23000针,才能营造出一种发丝从发网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效果。

假发的主要市场是在海外,而美国的美业基本上被韩裔移民垄断。这些韩裔老板一般会找韩国贸易商下订单,最后韩国贸易商再找中国代工厂生产。

从清朝到现代,许昌一直处于假发产业的核心,即使偶尔掉队,也能迅速赶上,凭借的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白锡和本人也成了人发大亨,家财万贯,地位日升,人称“白掌柜”。

一头秀发剪下来,少则能卖一两百,多则能卖上千块。

古有许泉发,今有瑞贝卡。

许昌假发做得好这件事是有史可查的。

答案不是科技,也不是渠道,而是人。

一直到1990年,许昌县小宫工艺毛发厂厂长郑有全带着村民进城,成立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并从青岛假发厂请来了已经退休的老师傅,凭着记忆摸索出了生产发制品的设备——三联机的制造方法。

“十三五”期间,许昌市发制品跨境电商出口量年均增长超过10%,2020年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出口11.2亿美元,与传统渠道对半分。

有一个人群天然对假发有需求,他们就是黑人,黑人的头发天生质地坚硬,难以梳理成形,不符合黑人女性对现代时尚美学的追求。在非洲,有些女性即使省吃俭用也要拥有一顶假发,而在美国,一个黑人女性平均有六到七顶假发。

“收头发喽,收头发喽”

改革开放后,许昌人收头发的传统艺能再度活跃起来,村里的男人倾巢出动,涌入到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县。

从许泉发到瑞贝卡,许昌从回收头发到制造假发的工艺逐渐完善,但此时大部分厂家主要还是以贴牌加工为主。

到了清朝晚年,一个叫白锡和的许昌小宫村村民,偶然结识了一个德国商人亨特,亨特告诉白锡和他在用钢针换头发,当时村民没意识到自己的头发能卖钱,纷纷抢着去换钢针。

至此,许昌假发拥有了直接面向主流消费群体的渠道,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品味,现在的许昌假发更注重设计,以前许昌是假发制造之都,现在许昌更是假发设计之都,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假发的潮流怎么变,许昌说了算。

假发最重要的原材料是人发,直到现在都无法用新材料完全代替,而为了回收这些人发,许昌人如今几乎走遍了亚洲。

所以几个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招商的时候,少不了要去许昌转转,他们先是帮助一些小作坊在平台上开店,然后做代工的中型厂家也开始入驻,2016年,速卖通平台上共有1500多家线上假发店铺,其中由许昌假发卖家开设的店铺就有1000个。

许昌的中小厂家没机会接触到什么海外的消费者。

而郑有全在三年后和美国人成立了一家合资发制品企业,也就是如今许昌最大的假发上市企业——瑞贝卡。

假发产业的基础就是这些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脱离了这些,假发也就没法做到真假难辨。

到了20世纪30年代,泉店村还有10多家加工人发的私人作坊,加工后的人发经青岛、武汉等地销往海外。因许昌泉店的人发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许泉发”。

2017年,中国假发出口占全球供应量的70%以上,仅许昌一个市就占其中的50%。就连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都曾经戴过许昌的假发。

不少人看到收头发的人都会好奇,头发为什么会这么值钱,从女孩们头上剪下来的头发最终去了哪里呢?

通过跨境电商,一些中小型的假发厂迅速崛起,许昌人终于打通了所有环节,把假发直接卖到了戴假发的人手里。

因为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许昌人就开始做戏曲道具中的假发和胡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