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7

一次性打火机(几十年不涨价的秘密)

大财经2023-05-31 23:56:380

而且打火机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只要零部件到位,所有人徒手就能组装,他把赚到的5万块钱一股气全部投入,从广东买了零部件,开办了邵东第一家打火机厂——顺发打火机厂。

它就是邵东。

等到了2000年,东南沿海的打火机产业陷入了困境,而邵东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与此同时,邵东虽然地处内陆,但是骨子里的经商传统本领已经活跃起来。

长久以来,邵东维持打火机产业霸主地位的秘密是成本,想要一次性打火机畅销全球,就要维持1元的价格不变,要想维持1元原价且利润不减,人工成本必须控制在7%以下。

因此,邵东此时凭借着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开始大规模承接从东南沿海转移来的订单。

“十年有九旱,五年一大旱”

改革开放后,邵东几乎每个镇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所以自古以来,邵东的商人就遍布全国,人们习惯称他们为邵东帮。

有了订单,邵东打火机工厂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老的学校、废弃厂房被陆续改造成打火机厂;一个乡镇开出10多个工厂,工厂设立分工厂,分工厂设立加工点。

这里是整个干旱走廊旱灾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湖南省内人均耕地最少的地方。

两市镇的皮具加工、仙槎桥镇的五金、周官桥镇的打火机出口、火厂坪镇的机械配件。

邵东帮的特点是:不服输、吃得苦、耐得烦、舍得死、霸得蛮。

该项目由荷兰AFA公司设备入股,所以机器解决了,工厂也好说,但是却卡在了一个难点上——工人。

当时,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利润率均低于10%,有的甚至不到5%,由于饱受原材料涨价、缺水、缺电之苦,利润率有进一步下调的趋势。

2001年7月,邵东打火机厂商成立了出口联盟,把利润控制在五厘、一分钱之间,这个利润广东做不来。广东要赚钱,唯有再抬高一分钱的价格,于是外商开始更多地与邵东打交道,就这样,邵东从广东打火机厂商那里抢到了一大批出口订单。

在衡邵干旱走廊上,有一个县级市。

2014年,邵东打火机订单猛增,工人日夜赶工也难以交付,与此同时,招工也越来越难。

邵东在古代就处于商贾要道,往西通过湘黔古道连通大西南,往北通过资江连通长江、武汉和两广。

而打火机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湖南境内,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的连接带,有一个衡邵干旱走廊。

依靠智能制造,邵东打火机终于守住了1块钱的定价,让邵东继续屹立在一次性打火机的行业之巅。

项目需要的工人不多,只有500多名,但是却迟迟招不到,为了找工人,人力资源部部长远赴四川,也没能完成任务。

一些农村家庭二楼住人,一楼当作坊,领配件回家组装,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天也能赚几十块钱。

后来越来越多的邵东人加入进来,不管是青壮年,还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家家户户都在组装打火机。

1992年,做五金、布匹生意起家的邵东商人姚喊云发现,广东的打火机很有市场。

个体工商业在邵东百花齐放,夫妻档,兄弟店比比皆是,产品则多是仿广东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打火机产业先在广东和温州发展起来。

新海是东南沿海劳动力开始短缺的缩影。

经过几年的研发改造,邵东最大的打火机企业东亿电气,工人从1.4万人减少到1400人左右,打火机日产量却提高了4倍。

其中打火机产业最具优势,邵东每年生产了全球70%的一次性打火机,有150亿只,串起来可以绕地球20圈。

到了2003年,邵东成为继浙江、广东之后,产值排名第三的打火机主产地。凭借其劳动力成本和产业群配套优势,邵东一跃成为了一次性打火机的霸主。

眼看着打火机产业又将开始新一轮的转移,2017年,邵东成立了一个神秘的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但是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邵东的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

2004年7月,宁波打火机企业新海,准备拓展自己的产品线,为宝洁、强生等公司生产配套的喷雾器,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增收上千万。

这个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邵东的中小企业进行定制化产业升级,升级的重要方向就包括了智能制造,成立的第一时间,邵智院就进驻了邵东的打火机厂。

但同时这里也是能人辈出,全民皆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