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中邮证券谋求公募基金牌照有新动作
许楠楠/文
又一券商即将拥有公募牌照。2023年券商正在加快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布局,已有3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递交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材料,1家券商增持基金公司股权获批,1家券商拟收购基金公司控股权。
中邮基金周末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邮政集团与中邮证券签订了《股份转让暨增资协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邮基金8700万股股份,占比28.61%,转让给中邮证券。转让股份超过本公司股份总数的5%,拟通过特定事项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股份转让。
本次拟特定事项协议转让,尚需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并取得批复、尚需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其确认后,由转让双方到中国结算办理过户登记。
公开资料显示,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目前前三大股东分别是首创证券、中国邮政集团、三井住友银行,分别持股46.37%、28.61%、23.68%。此外,还有财信证券、华创证券、国金证券、华金证券、天风证券等5家券商持有中邮基金部分股权,均持股不足1%。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财经网金融表示,在满足“两参一控”要求下,若此次中邮基金股权转让成功后,中邮证券成为中邮基金重要股东实现参股公募基金,还可以再申请一块公募牌照。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1月10日,中国邮政集团举办专题讲座时就提到“中邮证券要加快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提升财富、投行、投研三大业务发展质效,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型券商”。
此前,中邮证券2022年年报披露,中邮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10亿元,净利润0.5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3.12%和69.39%。目前,中邮证券从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及业务规模上处于行业中游。近年来,公司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卖方研究等业务发展迅速,公司行业地位持续提升。而从收入结构来看,近两年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目前,国内已获批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有154家。其中,券商系占据了67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12家证券公司或资产管理子公司持有公募基金牌照,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江信基金、东海基金等中小型公募基金。
另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邮基金管理规模568.69亿元,排名全行业第74位,旗下基金56只,基金经理人数24人,平均年限3.89年。从产品结构来看,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占比均超40%,规模分别为231.49亿元、286.36亿元。
实际上,而随着去年5月“一参一控一牌”政策的正式落地。多家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的同时,也再积极推进资管子公司的设立。5月26日,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最新一期《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2022年7月4日开源证券申请设立鹏安基金、12月13日财信证券申请设立财信基金,目前设立申请均处于反馈阶段。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大资管行业回归本源,券商、银行等各类资管机构财富管理转型提速,拥抱主动管理、布局公募赛道是重要趋势。业内人士对财经网表示,公募基金牌照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券商围绕财富管理市场的争夺比较激烈,成熟的公募牌照有利于券商促进业务整合提升和泛财富管理转型,并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华南某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则指出,在公募基金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房住不炒”、净值化转型、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等综合背景下,布局公募业务,也有利于券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投融资服务,以应对券商财富管理竞争的新格局。
孔雀开屏图片 孔雀开屏美术作品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在这样一个浪漫的季节里一切的美好都将不期而遇一起来云野开启春日之旅吧~【向自然告白】花开枝头,你在心头【向动物告白】万物有灵,和谐共处孔雀告白季期待您的到来!奖品真实,等你来拿!重要提醒!!!这个一定要记得~欢迎各位摄影师们积极投稿期待你们的作品哦!大财经2023-03-23 12:33:460001华远地产2022年净亏损50.48亿元 整体毛利空间持续压缩
观点网讯:5月4日,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发生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亏损的公告。观点新媒体获悉,2022年度,华远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09.24亿元,实现净利润-50.48亿元,亏损金额达到上年末(即2021年末)净资产的48.41%。主要原因为,房地产市场情况持续低迷,受此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空间持续压缩,同时本期计提大额减值。0000宁苗生态拟投资300万成立全资子公司宁夏优农酸枣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挖贝网5月8日,宁苗生态(872328)近日发布公告,为拓宽业务链,丰富公司主体业务,公司拟成立全资子公司宁夏优农酸枣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该子公司成立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将相应发生变化,公司会根据全国股转系统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工商信息具体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核准为准。0000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酒文化和茶文化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般学者多强调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这种二分法并未洞彻茶文化的实质。笔者认为,茶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媒介性,所谓“以茶为媒”。通过茶叶这一媒介,人与物质、人与精神得以相互促进和激发,不同人群、族群、国家之间得以充分互动,给全人类带来了友谊与和平。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