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9

经济危机来了吗(普通人该怎么办)

大财经2023-05-25 21:01:000

因为我们的一生,一定会经历很多次经济周期,也会经历很多次经济衰退。

个人的债务,可以用来学习提高自己,也可以用来投资,比如股票和房产。

- 人生发财靠康波 -

也就是说,经济衰退是个周期概念。

如果债务以外币计价,风险就高了。1997年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政府,就是这么被资本巨头玩坏的。

欧洲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甚至有学者认为,欧债危机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

还有更加学术派的康波周期,以及嵌套在康波周期内的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

很多人应该听过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

而且在经济危机中最受伤的,就是中产和穷人。富人相对来说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借机大捞一笔。

如果我们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最后承受痛苦的只有我们自己。

虽然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因为财经博主都说,这是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自从有了财经博主这个职业,好像每一年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有什么区别?

经济危机,只会发生在一切都很美好的繁荣阶段,不会发生在衰退阶段。

因为我们花掉的钱,就是别人挣到的钱。

我们可以预测的是,“经济衰退”即将来临:也许在明年,也许在3年后。

人生也有自己的周期:也在“复苏、繁荣和衰退”之间不断轮回。

也许5年前,我们还可以激进一些。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认怂保平安”。

所以,在经济衰退阶段,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期望。

但是,衰退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

我曾经说过,普通人不适合买股票,如果非要买股票,我现在的建议是,不要满仓,保持一部分现金。

普通人想通过投资股票赚钱,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否拿得住。

就像我们一定会度过一年四季,经历春夏秋冬。

我们的出行,因为高铁而方便,我们的快递,因为公路,越来越快,也越来越便宜。

失业?那是最基本的。真正的经济危机来临,问题不是失业,不是没有收入,是没有房子住,甚至没有饭吃。上一秒还是中产阶级,下一刻就是流浪汉了。

放水的确延长了繁荣,但也让衰退阶段变得更加痛苦。

我们未必要严格按照60年的周期划分,来理解现在的经济周期,但每个阶段的演化规律,依然是符合康波周期的。

现实和期望差距越大,我们就越痛苦:如果我们想要爱马仕,哪怕我们得到了LV,也会很痛苦。

消费萎靡了,企业倒闭了,失业率飙升了,连大厂都在裁员。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好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

如果在衰退的阶段丧失了信心,在复苏阶段,就会与机会失之交臂。

当然,包括美联储在内各国央行,通过放水等货币手段,不断拉长繁荣时期,延迟衰退的到来,所以康波60年一个轮回的节奏,似乎不太适合当今世界。

- 衰退时期,宜轻装上阵 -

经济衰退以后,一定会迎来经济危机吗?并不是的。

真正的经济危机,是非常剧烈的:股票的暴跌是直线跳水,公司退市破产;房价的下跌也不仅仅局限于三四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也会暴跌,跌到一个难以想象的价格;而冷门城市的房子,价值直接归零,就像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大量房产因为断供,1美元出售也无人问津。

现在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劝退、躺平和摆烂是“政治正确”。但这篇文章不是劝退,更不是建议躺平和摆烂。

- 经济危机来了吗?-

随着债务不断累积,和经济不断增长,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是逐级递减的,而债务又是有成本的,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利率。

知道了经济周期,可以让我们在衰退阶段,内心更加平稳,情绪更加淡定,比如现在。

先不说被裁员、房贷断供这样糟糕的情况了,至少我们的收入明显降低了,物价却一直在涨,买的股票倒是一骑绝尘,往下的那种。

现在不过是经济衰退,如果经济危机真的来了,可要比现在糟糕千百倍。

人生的高度并不取决于巅峰时刻,而在于我们如何安然度过困难时刻。

还有一些似懂非懂的信息:比如美债倒挂,美联储一年要加息六次;中国降准无效,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从形成原因来说,无论是经济衰退,还是经济危机,都和债务有关。

如果我们预测到经济繁荣即将结束,而衰退即将开始无论是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缩减债务,来降低风险。

我们现在的痛苦,并非来自于现实有多么糟糕。

实际上,有非常多的经济周期理论,比如著名的美林时钟,将一个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繁荣、滞胀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法预测。

其实,不用听科普,我们自己就有强烈的感受。

并且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现象。

虽然隔壁老王突然就暴富了,让我们非常嫉妒,但至少,我们自己的确是越来越有钱了。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19年就说过,2019年可能是过去10年最糟糕的一年,但很可能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

企业的债务,投入到新的生产线,或者其他增加竞争力的领域,就能挣更多的钱,也能招聘更多的人,开出更高的工资。

在经济衰退阶段,如果我们背着大量的债务,将十分痛苦,因为这个时候收入甚至无法支付利息了。

为什么我提到经济危机,又是美国,又是东南亚,并没有提到我们中国?

如果我们只想要优衣库,即使只得到了Coach,我们也会非常高兴。

潜龙在渊,好过亢龙有悔。

但我们依然付出了代价,为了提振经济,对抗出口下滑,大量印钞放水,虽然保持了经济活力,但是房价开始飙升,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所以,当我们感到温水煮青蛙一样的痛苦,认识到我们正处在衰退阶段,有一件事情值得欣慰,至少现在还不是经济危机。

这个时候,债务就是杠杆,放大了我们的收益率。

4年前,就有很多人预测世界经济会从繁荣到衰退,包括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和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中国。

倒不是我胆小怕事,而是自从21世纪,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以后,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

但至少,我们躲过了经济危机。比起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经济危机要痛苦千万倍。

我们这一代人,80后、90后、00后,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我们的感受是,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在经济衰退阶段,降低自己的期望,真的非常重要。

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一定会经历复苏、繁荣和衰退。

当然不是。

所以,当经济衰退来临,好日子结束以后,我们才会那么痛苦。

到后来,100元的债务,只能带来1元的增长。连10元的利息都还不起了,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当然不行了。

真正的牛人的确能预测经济衰退,但预测不了经济危机。

虽然这不是效率最高的资金分配方式,但是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最好方式。

我们现在觉得痛苦,更多是一种“好日子结束了”的感觉,还远远没到“坏日子来临”的时刻。

经济危机是不可以预测的,是骤然释放风险,所以过程是非常剧烈的。

再看过程,像现在这样的经济衰退是相对温和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温水煮青蛙。

君不见,更新视频最快的就是他们吗?他自己怎么不躺平和摆烂呢?

最初,100元的债务,能带来100元的增长,需要偿还10元的利息,这样还能剩下90元的净收益,这个透支未来的游戏,还能持续下去。

人类的情绪起伏,并不来自于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于现实是否匹配了期望,如果没有匹配,差距又是多少?

债务的本质是提前透支未来。提前透支未来,能放大现在的生产力。

意思是,普通人要想发财,就要踩准康波周期的节奏。

比如工作不开心,工资不满意,也许之前裸辞就裸辞了,马上就能找到下一份工作。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先苟着吧,至少保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而他,并不会对我们的未来负责。

这里的债务,包括了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

当然,预测经济衰退,并非是精确到某月某日,甚至无法精确到具体哪一年。

玩家们退场甚至破产,整个经济系统收缩,开始萧条。这就是经济衰退。

普通人为什么要了解经济周期?

2008年,因为中国有金融管制,美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没有传染到我们。

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都是糟心。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经济衰退以后,也有可能迎来复苏,从而进入下一轮繁荣。繁荣之后又是衰退,循环往复,不断套娃。

- 好日子结束了,但坏日子还没来 -

繁荣之后就是衰退,衰退以后会有新的繁荣。所以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并不是什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潜龙在渊,好过亢龙有悔 -

比如政府的债务,投入到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能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即使是用来消费,比如买口红和包包,也能增加市场整体的消费,提高经济系统的活力。

留一部分现金,相当于保留“抄底期权”。“抄底期权”不是真的让我们找个时间抄底——而是“家中有粮,心头不慌”。在市场持续下跌的压力中,多一些精神支撑,才能拿住手里好公司的股票。

那坏日子会来临吗?经济危机会来临吗?没有人知道。

难道这就是经济危机吗?很遗憾,这还不是。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经济衰退。最多是一次大号的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是可以预测的,是慢慢释放风险,所以过程是相对温和的。

这种预测是不是有点坑爹?就像爱在转角,但不知道何时来到?

比如在b站劝退区的榜一:半佛仙人,倒是通过收割“劝退”,收割了不少流量,接了很多广告。

这么看来,就应该一直借钱?应该一直扩大债务,不断透支未来吗?

说这句话的牛人,是“周期天王”周金涛,虽然天妒英才,几年前已经去世。但是,他让很多普通人开始了解经济周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所以,经济衰退是可以预测的,过程是相对温和的。而经济危机是不可以预测的,过程是非常剧烈的。

回顾历史,无论是1929年美国的大衰退,还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都是在繁荣的顶端戛然而止,泡沫突然破裂,并没有经历衰退,经济危机就突然来了。

那些传说中预测了经济危机的人,更多是出于运气,而不是有什么可靠的预测体系。

即使是政府借钱,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债务以本国货币计价,那还好一些,可以通过印钞票来稀释成本,比如美国和我们中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