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36

深剖扫黄力度这么大的原因

大财经2023-05-25 16:18:001

在中国,凡是油水极大的生意,必有公权力的参与,自古如此,因为以官办经济的形式进行社会财富提取,要比直接以明文制度的形式进行公开税收更能让人接受,我在法律上明文规定我要在你的每一笔收入中抽水十分之一,和我把一条烟用2000块钱的价格卖给你,这本质上都是在从你身上提取社会财富,但两者给人的观感完全不同,你会抗拒前者,但你会主动选择后者。

而且《怜香伴》的剧情还非常有日式作品的既视感,说的是一个美貌人妻去庙里烧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身上香香的美少女,然后就A上去了,然后人妻想办法让自己老公娶了这个美少女,然后三人幸终的故事。

对扫黄进行合理性解释的说法大致有以下这么几个:

另一方面,青壮年男性既是一个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力,最强壮的税基,又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潜在不安定因素,而婚姻家庭是能最有效制约这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手段,婚姻家庭可以让一个青壮年男性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一面最小化,劳动力和税基的一面最大化,用婚姻家庭来钳制住青壮年男性,对于食利阶层而言,实在是降本增效,兴利除弊的不二法门。

再说传统文化,官能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粉图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都不说《金瓶梅》这种传世巨著了,传统中国官能小说的门类之繁盛,品目之完善,与当代日本的同人志红字本也不遑多让。

竞争,是一切统购统销之敌。

此说属于以偏概全和无知,如果说严厉扫黄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那么反对严厉扫黄,同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认为黄色音像制品阻碍了自己鸡娃大业的魔怔家长是群众,对手游立绘的整改满腹牢骚的玩家就不是群众了吗?

因此,公权力对于扩大和维护税基的规模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积极的,可以说是除了维护政权本身之外最积极的工作了,秦设籍口,汉有编户齐民,两晋南北朝有却籍土断,隋有大索貌阅,唐设里正,宋作五等丁产簿,元有包税人,明制黄册丈地,清分旗民两籍,自古以来,献上图籍和户口被普遍认为是真正归顺投降的标志,张义潮的归义军在收复河西之地并与唐廷取得联系后,第一件事也是让自己的哥哥张义潭带着图籍和户口前往长安以示效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只有禁欲和约束,同样也有自由和洒脱,卫道士自古有之,老司机同样自古有之,除了程朱理学,还有明朝粉图,除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醋葫芦》《空空幻》《九尾龟》《飞花艳想》《巫山艳史》。

2.扫黄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黄色产业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

拿传统文化说事的人,我劝你们多读书,读好书。

很简单,税收需要。

以上。

甚至还有《七纵七擒妖僧得志,三战三败女娘失身》这种类似于咕杀女骑士的桥段。

因此,才要通过严控婚姻家庭之外的性供应,来确保大多数人只能从婚姻家庭中满足性需求,进而维持婚姻产业对性供应的垄断地位,保障婚姻产业的繁荣和兴旺,巩固并扩大税基,从而能够源源不断的从社会大众身上提取社会财富。

要确保能够从婚姻这门油水丰厚的产业中提取社会财富,就需要扩大并保卫其税基,而它的税基是什么?婚姻家庭。

如果说线下扫黄还能用避免有组织犯罪来勉强解释,那么线上扫黄又作何解释?一个画师,心血来潮画幅色图,发到网上,何来有组织一说?一个小说作者,写网文的时候进行性行为描写,何来有组织一说?一个主播,下班回家对着镜头来一段DIY,何来有组织一说?

黄色产业也是一门产业,但它天然具有隐蔽,分散,去中心化的特征,且这门产业的产业链远没有婚姻产业那么长,油水也没有婚姻产业那么大,税基极其不稳定,从这门产业中提取社会财富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这门产业的存在极大拉低了性供应的获取门槛,它削弱了社会成员对婚姻家庭的需求迫切性,造成了婚姻产业的潜在市场损失,对婚姻产业形成了竞争。

对于老牌阿宅来说,这种剧情是不是非常日式?而且《怜香伴》不是孤立作品,是系列作品的一篇,这个系列叫《笠翁传奇十种》,其它九篇分别叫《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凰求凤》、《奈何天》、《比目鱼》、《玉搔头》、《巧团圆》、《慎鸾交》,你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啥路数了,顺便一说,《笠翁传奇十种》的作者李渔还有一部著名作品《肉蒲团》。

我们不上价值上强度,只谈现实。

《品花宝鉴》男男耽美,《怜香伴》女女百合,《怜香伴》还有昆曲唱段。

顺便一提“古龙”这个名字就是《绿野仙踪》里出来的,可见这位原名熊耀华的武侠小说作者也是爱好者。

举个例子,《剪灯新话》中有一篇叫《滕穆醉游聚景园记》,讲的是一个年轻文人和一个美貌女鬼相爱,俩人结为夫妻,文人还把自己漂亮的鬼妻子带回家向亲戚朋友炫耀,最后天人永隔的故事,这个桥段经常被用于韩剧里,癌症亡妻流就是这么来的。

此说不成立,因为这无法解释为什么皮肉生意非法而包二奶合法,两者同样都违反道德价值。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包二奶实际上是一种门槛极高的性供应获取方式,所谓金屋藏娇,你得先有个金屋,然后才能藏娇,这导致包二奶是一种非常奢侈的经济活动,其涉及的产业链和婚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包二奶中能提取到的社会财富,起码是不低于从婚姻中能提取的社会财富,甚至可以说,从经济角度来看,包二奶就是一种事实上的高档婚姻。

“我黄某与赌毒不共戴天”这句话成为热梗到处传播,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甚至具有了跨国影响力,即大名鼎鼎的《剪灯新话》。

还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官能小说叫《绿野仙踪》,没错,你没看错,就叫这个名字,作者是一个清朝文人,这部作品主打人外娘,牛逼之处在于写人外娘写的比《聊斋》还顶,讲一堆各种路数的女妖怪来阻止男主修炼成仙的故事,当年中国翻译家陈伯吹把美国童话《奥兹国历险记》翻译为《绿野仙踪》,可见这老头也是阅文无数。

最后多说一句,当你对很多政策的原因和目的感到困惑时,从提取社会财富和政绩形成过程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果就算不是全对,基本也是八九不离十。

那么再回到问题上来,为什么要玩命扫黄呢?

税收中有一个基本原则,税基比税率重要,说的简单直白一点,从一个人头上收100块,远不如从100个人头上每人收1块要好,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的公权力都更喜欢从大众而非富人头上收税的原因,这其中的具体原理涉及到博弈理论和概率论,展开来讲就太冗长了,按下不表。

3.中国并没有严厉扫黄,黄色产业的客观存在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在现实中,婚姻是大多数选择婚姻的中国人一生之中最大笔的消费支出,这笔消费支出涵盖了非常多的产业门类,其链条之长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甚至房地产和汽车业一定程度上都是这条链条的组成部分,而且这笔产业有相当高的概率是终生消费,甚至由此衍生出来的消费行为会代际延续,其油水之大,不问可知。

此说属于屁话,婚姻首先是一份财务关系,爱情向来就是添头,由爱情构成的婚姻家庭从来都是奢侈品,你看看你周围,有几个婚姻家庭是因为爱情组成的?如果每一个婚姻家庭都是由爱情塑造的,还能有媒婆这个行当?还能有相亲这个产业?认为人人都应该享受爱情以及爱情带来的婚姻家庭,本质上是要求人人都去消费奢侈品,是何不食肉糜那一套。

用利润的形式来掩盖税收的实质,是一切官办经济的根本逻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西汉经济学家桓宽的著作《盐铁论》,事情并不复杂,而且早有结论。

再举个例子,民间对于样貌美好但心怀不轨的女性,有“粉骷髅”这么个说法,这个说法也来自《剪灯新话》,源自其中的《牡丹灯记》,这部作品的女主是个美貌的骷髅精,这部作品流传至海外后引发了大量跟风模仿的同人作品,比如日本三大民俗怪谈之一的牡丹怪谈就来自于此,其影响力甚至延续至今,比如2019年日本的电视剧《令和元年版:怪谈牡丹灯笼》,再比如著名动漫《地狱少女》里女主角的班底里那位美艳的骷髅妖骨女,都来自于此。

李渔是清朝人,他要是活在当代日本,再学点绘画,横竖得是个黑巢,爱上陆,局长,宇佐木名护,织田non,水龙敬这样的大手子。

4.人应该享受爱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婚姻家庭,而不是单纯的性交。

另外,《聊斋》有大量的篇幅源自《剪灯新话》,比如画皮。

吃盐和性交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通过控制食盐的销售来提取社会财富,和通过控制性的供应来提取社会财富,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5.严厉扫黄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群众要求的,是社会传统。

1.扫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价值观。

此说属于混淆了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之间的区别,冷知识,在日本,黄色产业严格来说其实也是违法的,但有任何人会认为日本严厉扫黄吗?黄色产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其历史之悠久,超越任何文明,任何宗教,任何意识形态,任何政治实体,它是扫不灭的,严厉扫黄并不能消灭黄色产业本身,其作用是抬高了产业的运行成本,中国的大多数社会公众不了解且接触不到黄色产业,本身就足以证明中国扫黄的严厉。

这才是严厉扫黄的根本原因。

此说属于装外宾,因为一切犯罪行为都有可能形成有组织犯罪,有组织犯罪的重点是组织,而非具体犯罪行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可以在任何领域发挥其组织优势,不仅限于黄色产业,扫黄并不能消灭其组织,只会让他们转移实施有组织犯罪的领域,目前中国规模最庞大的有组织犯罪高发于金融诈骗领域,而金融诈骗领域往往可以通过合规性操作以规避罪责,也没见你们对此有多么义愤填膺。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满足性需求的唯一途径就是婚姻家庭,性需求是和衣食住行娱同等的基本生理需求,而婚姻产业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门通过拉高这种需求的获得门槛来牟利的产业,因此,从保卫和扩大税基的角度出发,对婚姻家庭之外的其它性供应,特别是那些获得门槛较低的性供应进行严厉打压,就成了逻辑上的必然。

这本小说可牛逼坏了,作为明朝官能小说的重要代表作,这部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甚至具有教材,范本,大纲的性质,《剪灯新话》之于中国传统民俗小说,犹如《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之于摄影界,它启发了无数作者,成为了后世无数中国文艺作品乃至外国文艺作品抄袭,取材,模仿和灵感的来源,其传播至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后被无数人追捧,学习,研读,抄袭。具有跨国界的影响力,甚至其衍生文化概念外溢至社会,成了许多人日用而不觉的通俗口语,达到了“俗话说”的程度,甚至当代韩国的许多电视剧里的家庭伦理和爱情桥段,也深受《剪灯新话》的影响,许多韩式狗血其实源自明朝,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

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是《婚姻法》,新中国第一部进行合宪性审查的法律是什么?是《户口登记条例》。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性专营,是继盐铁专营之后的又一力作。

另外古代中国人在同人创作上也不落下风,比如《金瓶梅》就有一堆人上赶着给它写续集,其中公认写的比较好的一部叫《隔帘花影》,这作者对玩法的研究简直出神入化。

传统中国文化中很多你认为庙堂之上的,正经的东西其实最初根本就不正经,比如京剧著名唱段《贵妃醉酒》的原初版本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比如最初的相声是在说些什么你们知道吗?比如元朝著名戏曲《西厢记》的原初版本在说些啥你知道吗?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