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7

银证保地轮番上涨说明什么()

大财经2023-05-06 20:50:510

证券与保险的情形类似。2022年,沪指和深指分别下跌15.12%和25.85%,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大幅下挫,50家上市券商去年年报盈利下降33%。今年一季报大打翻身仗,全面注册制对保荐券商的利好,以及二级市场迎来一波反弹,使上市券商盈利合计增长75%。同样,今年一季报盈利为470亿元,已完成去年全年盈利1376亿元的1/3。如近期涨幅突出的中国银河和海通证券,也是估值最低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仅为13.92和13.46倍。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银证保地轮番上涨,而众所周知,这些板块和个股大部分集中在沪市主板。

顺便说一下,机构低配是好事,新能源板块业绩不错,为什么跌跌不休,就是因为机构高仓位。同样有统计显示,180只新能源高仓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仓位,一季度虽然有所下降,但配置比仍在66%。

毋容置疑,银证保地都是传统行业,但在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之际,传统行业还是得挑大梁。例如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包括“中字头”在内的很多基建企业和铁路公路等业绩增长,相应的板块和个股市场也有不错表现。相反,如半导体行业一再被市场看好,但160家半导体芯片企业中,一季度营收正增长的有71家,占比44%,营收下降89家,占比56%;盈利情况更为不妙,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57家,占比35.63%,同比下降的103家,占比64.38%。没有办法,国内的半导体起步较晚,行业内上市公司参次不齐,而创业板和科创板这类公司较多,这兴许就是“双创”始终难见起色的个中原因吧。

最后说一下房地产。从业绩分析,房地产是表现最差的行业板块。继去年全年房地产业大幅计提、全面亏损,113家地产上市公司合计实现盈利-554亿元,比上年(786亿元)大降171%之后,今年一季报总算实现盈利约70亿元。可以说,地产业最难熬的日子可能已将过去。目前已有10余家公司递交了再融资方案,尤其是“中字头”和国资控股的更值得关注。如保利发展拟定增125亿元,中交地产拟定增35亿元等等。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由此分析,银行股行情估计还能持续,当然不会如3-4月份那样一直上涨。

“五一”长假后本周仅两个交易日,但却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沪强深弱的局面。两个交易日下来,上证综指、深成指、创指、科创50分别为 0.34% 、 -1.39% 、 -2.46%和-3.56%。且从量能看,沪市(10498 亿元) 和深市 (11931 亿元)已接近对半,而之前通常是四六开。

再说保险。保险股大涨,主要是在去年年报保险股盈利下降19%之后,今年一季报大放光彩,转为增长73%。去年全年6家保险公司盈利174.9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已达86.54亿元,即今年一季度已完成了去年盈利的一半。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8.3倍和0.99倍。以中国平安为例,目前A股对H股的溢价率仅为6.72%,是溢价率最低的品种。

先是4月27日起保险领头,之后银行、证券紧跟,到了5月5日,房地产又成了领头羊。

如何看待这波行情?先说银行股。其实银行股从3、4月就开始上涨了,涨得最好的已逾20%。原因主要是高股息率和“中特估”的大背景。但笔者认为,可能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首先是股价长期低迷,以本周涨得最好的民生银行(周涨幅14.33%)为例,2015年年底收盘9.64元,如今居然只有3.2元多,可谓惨不忍睹。同样,国有大行也持续了4-5年的跌势。其二是净利息差不断下行。随着贷款利率下降,以及定期存款比重提高(52.8%)、支付利息增多,去年年报显示,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2%。以工商银行为例,净利息差从2018年至2022 年,分别为 2.2%、2.12%、1.97%、1.92%、1.73%。今年一季报银行平均息差在1.8%上下,相比美国银行的净息差基本上在3.5%左右,实在是低了。国内银行净息差目前很可能处于历史低位,有分析认为,银行净息差将进入全行业逐步企稳、部分高弹性银行率先回升的新趋势。

净息差不断收窄,导致上市银行盈利年增速已从最高20%上下回落至目前的个位数,这也成了机构持有银行股仓位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有券商研报显示,一季度基金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为6.63%,处于低配状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