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

perspective(central,committee)

大财经2023-03-21 01:48:092

有些地方在防疫大考中却流于“sympathy”。是的,对武汉、对湖北,我们很“同情”,所以坚决不能让火烧到自己头上。因此,警惕、排斥“鄂牌”,“严防死守”,甚至对春节返程邻居另眼相看。如果你是武汉人、湖北人,听到这种“sympathy”会作何感想。

很多时候,提出不切实际的回应或说出“至少……”这样的话,不解决问题,更无益慰藉心灵;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方式是建立情感连接,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境遇中,想想我们会怎么办。

“共情”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情”却导致我们相互脱节。(Empathy fuels connection, and sympathy drives disconnection.)“Sympathy”让我们了解对方的状况;“empathy”却让我们真实、真切地关心对方遭遇,哪怕我们对这个遭遇束手无策,却深深体味对方的苦楚。

总有一天疫情会过去,到时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看到在疫源中心你真正关心的人,听听他们最初的慌张和痛苦,心中“empathy”的情感或许不会让你说出太多道理,只会让你默默地拥抱对方,告诉他们:“我无言以表。谢谢你告诉我。(I don't even know what to say. I'm just so glad you told me.)”(宿亮)

“共情”是“将心比心”(“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the capacity to place oneself in another's shoes”)。

具体来说,当你创业失败、吞下苦果,周围人说“别伤心,至少你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强”;当你情感失败、茕茕孑立,周围人说“别伤心,至少你比单身狗强”。便宜话谁都会说,但不是什么话加上一个“至少(at least)”就算是给别人的安慰。

与“empathy”不同,“sympathy”是更流于表面的“同情”。当有人哭诉,那些只有“sympathy”的人会说,“真是糟透了(It sucks)”,或者“你好可怜(poor you)”。想象一下如果听到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对方是在真正关心你吗?

疫情当前,没人是局外人。每天,从武汉及湖北传回的消息都让人揪心。不知道如何安慰身在武汉的朋友,只能说:“I feel your pain.(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

“Empathy”,大致可理解为“共情”。布朗在演讲中提到“empathy”的几个标准:首先是“perspective taking”,也就是换位思考;其次是“staying out of judgement”,不轻易下结论;最后是“recognizing emotion in other people,then communicating that”,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然后予以体会和感受。

来自日本的捐献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暖意。这种暖意并非仅仅出于雪中送炭的捐助,更是这句诗表现出的“empathy”。它的价值是告诉中国人、告诉湖北人,强调我们同处一片天空,“风月同天”,你们不孤单。

学者布勒内·布朗(Brené Brown)在演讲中说,直面苦难,我们的感情应是“empathy”,而非“sympathy”。很难找精确对照的中文词语表达两种情感,只能从内涵中体味区别。

布朗说,怀有“sympathy”情感的人,有时并不能感到对方的苦难,做出的安慰往往只是“silver lining”。这个说法原指乌云周遭的银色光芒,也就是坏事里还有一丝希望。在实际生活中,“silver lining”容易变味。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