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46

熊猫(珊瑚和排爆背后,年轻人成为这档节目的主角)

大财经2023-05-04 22:51:110

“稍不小心,就会把这些故事讲得比较扁平,像新闻专题一样,”王宁说,“这时我们就需要去相互提醒,将视角调整回来,用年轻人看年轻人的角度去讲故事,这是节目心法。”

心理学家陈海贤写过一本书叫《了不起的我》,王宁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表述:“自己才是选择的最大变量。”谢楠也很喜欢这个说法,在一次对谈中抛出了此观点。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似乎都是这样,面对漫漫长途也会担心步履艰难,但他们坚信自己作为变量的能动性,不是躺平也不是卷,他们只是前进。

节目组聚焦这些青春故事,实际也是在透视当代年轻人的自我与内心追求,他们记录历史细节的同时,也在感受个体的欢喜与思考。如何看待当下的年轻人,如何理解他们,这是在节目最开始就被主创人员们集中讨论的问题。

主创人员对每一位故事主人公都有不同的理解,会因为他们独特的人生境遇与选择动容,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认同这些年轻人的“小小伟大”。

现代化社会,建设时代的方式早已不再设限,看似在给年轻人推荐一个近距离接触熊猫宝宝的职业,但其实也是在传递中华文化对自然生态的重视,是现阶段自然发展理念的一种呈现。

翻开王宁此前的履历,他参与创作的《经典咏流传》《加油向未来》等节目多以舞台表演形式展开,有的是音乐与舞台结合呈现,有的则是在舞台上展示大型的实验,更需要考虑整个舞台的调度和节目效果。

“这一次,我需要放弃以前擅长的一些综艺表现形式,去用更简单纯粹的方式创作这个节目(《当燃青春》),这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王宁向我们坦言。

人们为“三角饭团”花花打call,在短视频软件上刷它的卖萌直拍;也关心着旅居韩国的福宝一家,甚至顺带着饲养员姜爷爷也在中国成为了小网红;还有全网关注的旅美归国大熊猫丫丫,大家也期待它的身体能够好转。

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天马工作室群天际工作室负责人,《当燃青春》制片人徐扬告诉刺猬公社,在最开始的节目策划阶段,他们便有进行过一系列讨论,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创作者其实对年轻观众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这部分观众排斥主旋律内容。但近几年的诸多高品质优质主旋律作品的火热证实,年轻人排斥的不是主旋律,而是浮躁、不接地气的粗制滥造作品。

足够开放的自由度给了节目组丰富的选题人物,这些年轻人性格和工作环境皆不相同,多元的青春观呈现的是不同的青春选择,还有自由又坚定的心态,甚至是年轻人独特的婚恋价值观。《当燃青春》选择不加粉饰地展现这些故事,会呈现他们的困难,不塑造“圣人”,而是展现“身边人”,让年轻的青春探访人走入同龄人们的工作生活,用平视的视角去互动、理解,进而获得真正的触动。

在讨论节目名字的过程中,王宁和另一位制片人张伟列出了许多备选,而一切的备选都在他们考察到首钢园的一栋建筑时消失了。那栋建筑上印着“青春当燃”,他们的备选标题之一便是“当燃青春”,这无疑让王宁他们觉得这是冥冥中命运的启发。

在王宁看来,“最好的主旋律节目,就是不要让大家觉得它是个主旋律节目,要把自己的某些标签划掉。”一旦创作者将旗帜或者口号亮出来,开篇便传递出“你要仰视我”的这种信号,那基本就已经确定会失败了。这也是徐扬认同的“非号召、不煽动”,《当燃青春》拒绝过度修饰包装故事,克制抒情表达,追求真实,希望让精神的传递变成一个自然过程。

让主旋律内容接地气是腾讯视频长久以来的坚持,其也始终重视相关的作品布局。比如自制剧集《启航:当风起时》,美食节目《风味人间》,关注中老年群体的银发综艺《忘不了农场》,其实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展开主旋律内容的探索,这种主流价值与艺术创新、年轻语态的结合确实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回看《当燃青春》第一期,大熊猫饲养员、珊瑚保育员、排爆特警成为了节目主角,从四川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到祖国南端的三沙,青年人追寻自我的故事在这片大地的每个角落上演。

对国宝熊猫的了解或许可以不止步于短视频上刷到的可爱片段,同为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饲养员,程建斌和张大磊二人之间的分工却并不一样。在神树坪基地,饲养员给熊猫宝宝喂盆盆奶、给大一点的熊猫做窝窝头;而在核桃坪基地,徐梦洁穿上“熊猫服”,乔装给熊猫妈妈送食物,让它们的野外放归成功率更高。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去权衡得失与利弊,但事实并不是我选了A就能得到什么,而应该把自己作为选择的最大变量考虑进去,”王宁说,“你的热情和信念都会影响结果,只要还在路上,有余额、有时间,我们就有无限的可能去改变结果。”

就像在探访人的选择上、演播室聊天的逻辑上,节目组都设计了很多细节,去让年轻人们更顺利、平实地走进这些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们已经十分接近观众生活了,但探访者则要力求成为观众的“第一视角嘴替”,问出人们心中的疑问,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略显陌生的职业。同时,因为主人公们大部分都还处于“在路上”的阶段,节目更希望关注的是路途,而不是结果。

一般而言,综艺总是要依靠流程、视觉以及剪辑铺设的悬念来推进,单纯靠语言去传递情感打动人的作品,市场上总是比较少。

这也是主旋律节目的社会价值,摆脱陈旧、说教的刻板话语,鼓励青年人为自己的理想选择继续向前,就是以《当燃青春》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所追求的内容表达。

“在录制场地上的尝试和创新,也是我从业生涯中的一次突破。”王宁感慨道。

而《当燃青春》的定位,是一档走心真诚、近距离的励志故事探寻综艺。

何以“点燃青春”?

第一期里,排爆特警刘杰与江岸东,军人梦从儿时某个瞬间便一直扎根心底,被选入雪豹突击队后,他们即便经历艰难的考验,却从没想过要放弃,如今回忆起初次排爆的经历似乎风轻云淡,但观众们还是听得捏一把冷汗,刘杰没有闭口不谈自己的恐惧,也一直坚定自己的选择,只是笑着说一句,“又度过了平凡的一天”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人们熟悉的那些各个动物园里的网红熊猫,还是放归山野的野生熊猫,其背后都有无数人、数十年的努力,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事业,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他们照顾着熊猫宝宝们,也推动着熊猫相关知识在大众领域的传播。

“青春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选择,我们不想带着很强的爹味,或者说长辈说教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青春观,我们想给每一个不同颜色的青春都给予认可。”王宁说。

徐扬认为,在操作层面上,首先要做到的是真实和完整,也是避免煽情、坦然表达。“这是对青春一种留白性质的描画,这其实突破了一些以往同题材作品的表达。我们的主人公都是有正常情绪的普通人,他们也会对这种艰苦有的抱怨,都是真实感受的一部分。既然要做一档和年轻人沟通的节目,那就不应该回避他们彼此之间共通的这种情绪和感受。

青春始终在这块土地上燃烧,只是形态不同、故事不同。

从播出内容和预告资料来看,《当燃青春》的21个青春故事来自各种各样不同的行业,节目镜头对准了全国各地,在各异的现实环境中讲述着主人公们的故事。穿过戈壁沙滩、大海竹林,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提问:该怎么去形容我们的青春?青春主人公回答说,他们会出手。

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其独特的青春之路。“使命”“责任”的宏大叙事或许稍显模糊,但当我们将镜头靠近他们自我追求的细节,那些一如既往的坚定踏实,以及执着、清澈的自我追求,都会有更真实的回响。

节目的创作过程中,王宁始终思考着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在节目表达中陷入那种熟悉的“新闻语态”。

看了节目的观众可能对录制场地印象深刻,那是首钢园三号高炉旁的一个半地下活动场地“秀池”,正上方有一个直径8米通向户外的洞,节目正式开始前,我们会随着摇臂镜头从天幕进入演播室,带来一番很独特的视觉体验。在《当燃青春》之前,这里从没进行过任何节目的录制,在各方面都有些不兼容的情况,节目组为此做了多番调研与协调。

虽然在录制空间和结构上多少都有些受限,但王宁还是觉得,首钢园就是最适合《当燃青春》的录制地。当年秀池旁的三号高炉,日夜熔炼着钢铁,建设着那个时代的未来,是当时青春奋进的标志,这也是节目想传递的一种气质;另一方面着眼当下,北京冬奥会举办过后,许多感动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在此诞生,首钢园也成为了年轻人们乐于前往的打卡地,是新时代的发展标识。

这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它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年轻人作为主角?以这档节目为例,当下的“主旋律”节目又该如何做到“拒绝悬浮”?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决定对话《当燃青春》总导演王宁、制片人徐扬,感受当下的时代变化,也探讨综艺内容的探索变革。

这种直接、平视是《当燃青春》所追求的对话模式。“点燃青春”重点在于与观众们产生共鸣,所有青春故事的讲述人也都是万千年轻人中的一员,观众也便能够从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

创作者们反复强调的“平视”,是《当燃青春》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当你出发时便确认了这种视角,所谓“接地气”和“不悬浮”都会自然而然得到保障,因为创作从一开始便脚踏实地。

这样的设计让圈养大熊猫与野外放归大熊猫的繁育现状都得到了展示,补充了不少知识盲区,立体多面的展示也让人们对大熊猫的保护事业有更宏观的了解。“让大家知道国家对熊猫的饲养保护有何规划,未来的熊猫生态会是怎样的,要把这些表达得清晰准确,就必然需要请到两位饲养员来共同分享。”王宁解释。

这个五四青年节,在腾讯视频独播的综艺《当燃青春》第一期里,就记录了大熊猫饲养员们的工作日常与从业经历。节目组邀请徐梦洁作为青春探访人去到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寻找大熊猫饲养员程建斌和野化放归饲养员张大磊,了解照顾熊猫的一系列工作,又将他们请来位于首钢园的录影棚,围绕大熊猫的繁育事业展开对话,现场氛围生动,科普也是做得十分自然。

要说这最近几个月的顶流,从电影院线到视频平台各有说法,但若是从全民关注的层面看,那还是国宝熊猫更胜一筹。

通过聚焦年轻人,《当燃青春》将新时代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这是一种平视、观察,也是与年轻人共同解题,一起创作真正让更多人共鸣的纯粹内容。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于是,《当燃青春》的诞生便有了明确的责任:走近这些年轻人们,去理解他们认同的情绪与价值。

接地气,就得在路上

在天光处理,演职人员动线,以及收音、舞美设计方面,节目组其实都遭遇了不少考验。好在团队成员们想法众多,经验也十分到位,舞美设计老师曾参加过冬奥会和夏奥会相关舞台,他为演播室设计了层次多样的幕墙体系,与灯光团队配合,最终让演播室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我们能看到,在探访小片结束后,故事主人公们会和观众们分享自己如何确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也会直言坎坷与困难。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跋涉的道路上也有担忧与踟蹰,但也正是因为一步步坚定向前,如今才成了值得被称赞的青春故事主讲人。

“是那些试图讲年轻人故事,但没能真正与他们同频的内容。”徐扬补充道,他们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拒绝单一标准,有自己的价值认同,而不是照搬过去那些定义,这些都是属于年轻人们的青春浪漫,也让年轻人们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与态度,那种精神世界的自洽是很有探究意义的。

(本文图源《当燃青春》官方)

让徐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无人区治沙13年的费梦星:“那是一个现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通过节目看到他一铲一铲挖着沙子,会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件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的事,好像没有实际意义。但正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做这样的事,这件事才变得有意义。”她相信,当费梦星站在沙丘上,描述沙漠里什么时候的夕阳最好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年轻人理解了这种坚持,和他“伟大的浪漫”。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节点,《当燃青春》所呈现的这些故事都来自于青年人的坚定内心。他们在新的时代呈现出许多颇具个性的面貌,有疑虑,也有迷茫,但对自己内心方向的坚持未曾改变。

如何让主旋律节目更接地气,这确实是创作者们一直以来的探索主题。这些节目有其独特的价值,既展现着时代变化,也是各视频平台展开内容探索的重要领域。这不仅是赛道竞争,更是一种观察力、时代理解的统筹表现。如前文所说,年轻人厌倦的不是主旋律,而是不真诚的内容。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观众主体性的重视。看了节目的观众也许会感觉到,《当燃青春》整体的内容都更偏向一些细节的探索,对谈中也较少涉及过分宏大的话题,节目组只是讲出故事,分享主人公们的日常,真正的感触与解读空间都留给了观众自己,这是一种刻意的“留白”处理。

平视年轻人,感受他们的浪漫

舞台设计上就十分明显,圆形的演播室中央是对谈圆桌,观众席环绕在周边,青春故事的主人公们和主持人嘉宾围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职业故事。节目每一个选题都是由探访短片和演播室深谈组成,对话量极大。

第一期的第三个故事,聚焦在徐一唐与刘西雯这对爱人身上。珊瑚保育员徐一唐注视着大海,注视着珊瑚,偶尔展现出一些“直男的笨拙”,但刘西雯始终感动于他眼中闪烁着的梦想之光,这种只有彼此理解、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才能同频的情感,喂了大家一顿别具意义的“狗粮”。他们因潜水、珊瑚结缘,又相伴着感受彼此的梦想与坚持,爱情早已不限于日夜相伴,这也是现在年轻人们独立自洽生活节奏的力证。

而《当燃青春》,则是更直接地将镜头对准了青年人自己,记录和致敬当下的时代。人们在演播室娓娓道来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仔细一看,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燃点”,可以让人感叹平凡人的努力,值得所有人的掌声。

节目的选角工作由联合总导演李志鹏主要推进。在筹备阶段,他们结合自身的行业敏感性,加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的指导,确定下了这20多个选题,其中有体育、文化领域,也有大国重器,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还有事件性的人物,比如泸定地震逆行水电站泄洪的甘宇。在职业、年龄等多个维度展开考察,他们希望找到的,是“正在路上”的年轻人。

就像第一期的第一个故事,徐梦洁带着观众们探访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对话“奶爸”饲养员,感受熊猫宝宝们可爱超能力的同时,更多是让大家了解我国的大熊猫保护繁育事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