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59

上海造车大佬败退(裁员停工,资产查封,300亿灰飞烟灭)

大财经2023-05-04 15:12:360

虽然沈辉非常不幸的赶上了新冠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但是他的失败却并不能简单归咎于时运不济。从威马目前爆出的裁员停工、资产被封的消息来看,这家融资额超过300亿元的企业似乎距离关门大吉只是时间问题。威马之所以变成一地鸡毛,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2. 捉襟见肘的研发投入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本钱,沈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起先最重视的工作就是融资。沈辉本来就是汽车专家,再加上他在很多车企都工作过,这就大大降低了威马的融资难度。2016年还没有量产过一款车的威马,就完成了第一轮融资。

靠着这笔震惊全球车企的收购案,沈辉成功完成了从普通海归到商界精英的升华。如果沈辉能够就此满足,那么对吉利和他个人来说都是好事一桩,可无奈沈辉不是一个甘心一辈子打工的人。

虽然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什么新兴产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竞争强度就比新出现的行业低,这也是为什么沈辉会失败的原因。新能源车的这股资本大潮,让很多人觉得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致富机会,可他们偏偏忘了新能源车也属于汽车行业,无论如何也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

在中国汽车的江湖里,又加入了一位失败者,他就是威马汽车的掌门人沈晖。曾经靠着12轮融资超300亿的神话起步的威马,如今却遭遇了裁员、资产被查等一连串的打击。沈辉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新能源车是如假包换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并不是一块电池加一台电机就能搞定的行业。想突破高新技术的难关,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可是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威马的总研发投入却只有28.6亿元,仅为蔚来2021年研发投入的57.2%。2022年的研发投入更不比其他公司多。

1. 失败的品控管理

俗话说“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李书福无疑就是沈辉的伯乐。和之前那两家外企只让沈辉做一些不重要的日常工作不同,李书福把收购沃尔沃这个欧洲巨头的任务交给了沈辉。

2014年和李书福分道扬镳之后,沈辉又在博泰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沈辉给自己的企业起名叫威马,它的含义来自德语里的世界冠军,由此可见他的雄心壮志有多么远大。

走出校园的沈辉先是成功进入了博格华纳这样的美国巨头,后来又来到意大利车企菲亚特工作。这种高学历加外企工作背景的条件,让他得到了李书福的关注。

好老板不一定要懂专业,懂专业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创业成功。商场如战场是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可真到了实践的时候,就连高学历海归也很难始终如一的保持警惕。

你要是问沈辉现在最后悔什么,他很可能会说:“当初要是还留在吉利就好了。”沈辉是一个典型的魔都高知分子。凭借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上海良好的教育资源,沈辉先后在华南理工、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和明尼苏达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种杰出的海归人才,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不是随便能找到的。

或许是钱来得太容易了,沈辉的投资风格就变得大气了起来。在很多汽车初创品牌都在走代工模式的时候,沈辉却在温州建成了威马汽车的第一家组装工厂。可别忘了,这时候的沈辉可还没卖出过一款畅销车型。

沈辉用自己的辉煌履历创办了威马,可他却没有实力让威马发展壮大。那么,你觉得威马未来的命运是怎样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如果说自建工厂可以理解成沈辉专心技术的话,那么“摊大饼”的生产模式就只能说是狂妄自大。和一般车企尽量压缩供应链的规模不同,沈辉居然推出了“用户自选配置”的销售模式,这就让威马的配件生产变得很难统一。

就算是外行业也知道新能源车最重要的就是电池安全,很多朋友不买新能源车,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沈辉这个高材生做得如何呢?因为迟迟无法确定一家唯一的电池供应商,威马的电池品控就变得极差,频频发生的自燃事故已经让威马没有了任何威信可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