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1

企稳回升(开局良好,经济日报头版连刊四文,解读最新经济热点)

大财经2023-04-25 12:25:032

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基础

精准发力巩固消费回升态势

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尽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当前稳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要继续把“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任务分解细化到具体项目中去,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要加强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支持通过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长效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提升政府投融资决策和管理水平。

关于消费

总的来看,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要牢牢抓住扩大有效投资这个关键。当前,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大、潜力足。在这个过程中,要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以投资效率的提高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培育更多增长动力,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进一步扩大消费要拓渠道。要创新消费场景,扩融合、优体验。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鼓励各地打造更多的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场景,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扩大品牌品质消费,促进绿色、健康、智能、时尚等新消费,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整理/万政)

进一步改善预期,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关于投资

结合一季度经济运行表现,当前中国经济显然并不符合通缩的典型特征,因此,所谓中国经济通缩是个伪命题。

经济暖意渐浓。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为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进一步扩大消费要挖潜力。城市消费挖潜要从便民消费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城施策,扩消费不能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去套,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不断优化城市消费空间布局,完善消费载体设施,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丰富多元消费业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复苏,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市场信心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关于物价

进一步改善预期,要有实策出实招。宏观政策要更加科学精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充分考虑各类经营主体特点,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保障公平竞争,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经济复苏的关键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依然在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特别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投资较快增长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市场活力逐步增强,经营主体预期明显好转。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9%,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8.2%,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高水平。一季度,人流物流趋于活跃,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也比上年四季度回升。与此同时,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创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本文源自经济日报

稳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改善经济发展预期,对于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增强发展后劲至关重要。当前,稳投资要继续把握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发挥投资对于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扭转了上年四季度下降2.7%的走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再次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尤为突出。同时,就业形势逐步改善,消费场景不断增加,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高,带动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低于市场预期,同时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缩的议论。

进一步改善预期,要保持金融系统平稳健康运行。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预期管理,保持物价和汇率基本稳定。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稳定的预期与经济向好发展在相互促进中形成良性循环。

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

讨论经济是否进入通缩,首先要厘清概念。国际上通常认为,通货紧缩是指总体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研究显示,典型的通缩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总体物价紧缩而非局部物价紧缩,二是物价连续一段时间负增长,三是伴随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

关于预期

要构建扩大投资的良好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特别是以政府自身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推动投资稳定增长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通过建机制、强服务、重前期、优环境、促融资、抓示范等工作,促进资本能够更便捷地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中来。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破除制约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些障碍,让资本形成稳定且良好的预期,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总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通缩的担忧情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复苏动力和强度的关切,需引起高度重视。当务之急,要继续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上下更大功夫,提振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进一步扩大消费要稳基础。扩大消费的基础在于经济运行整体持续好转。4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部署稳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筑牢民生之本。

连日来,《经济日报》一版持续刊发金观平文章,解读当前经济热点,一起来看↓↓↓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