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7

杜甫是什么诗人(杜甫是什么样的诗人)

大财经2023-03-24 09:42:410

日前在上海三联书店(武汉店)举办的张执浩作品《不如读诗》新书分享会上,诗人张执浩说,近40年来,他一直住在黄鹤楼附近,被历代文人吟咏无数的黄鹤楼,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象征,成为诗歌的某种喻体。每次抬头望见黄鹤楼,他便想起心之所向的诗歌。基于这种情感,三年前,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史学专业,开始写这本系统梳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随笔集。

武汉晚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聂奥林)“我和黄鹤楼是凝视与对峙的关系,每次我望着黄鹤楼时,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甚至感叹号,与其说我在看黄鹤楼,不如说是黄鹤楼在看我,于是我想着必须要给出一个答案。”

《不如读诗》责编、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王成晨说,《不如读诗》今年初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张执浩精读古诗的心血之作,他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出发,诗意解读了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孟浩然、苏轼等16位大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写作,并以此梳理出一条延绵不绝的中国诗歌发展脉络。

张执浩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身兼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职务。与学院派诗学著作不同,他在《不如读诗》中不是把诗人当作遥不可及的书本上的陌生人,也不会去调侃他们的轶事趣闻,而是把诗人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不调侃,不仰望,不矫饰,不煽情,知人论诗,还原诗行背后曲折隐秘的文心,揭示诗歌写作与诗人命运的相互影响,诗人在此成为可感可知的鲜活生命。张执浩始终带着种温情的、观照现实的目光回望历史。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魏天无,在谈及阅读《不如读诗》的感受时说,这本书读起来特别的有意思,也特别的过瘾,即使随便翻开一页,从其中任意章节开始阅读都能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不如读诗》是张执浩在进行了40年的诗歌创作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将笔向回进行跳跃,从中国诗歌源头所进行的梳理。

原武汉文学院院长、作家邓一光也莅临现场。他表示,把生活写成诗,这件事张执浩做了20年,自此之后他开始写过去的人和事,《不如读诗》这本书不仅是在写遥远时光中的诗人,更是在写另一个时空中的张执浩自己。

原标题:诗意解读杜甫、李白等16位大诗人(主题)

作家林东林表示,他目力所及,在一心要与古代诗人做决裂的当代诗人们中间,还并不多见有谁对这些遥不可及的古代诗人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致。而张执浩之所以会把视线投向他们,或许源于他身上与他们相接近的某种命运轨迹和与之对应的心境——他无心为史,却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历史学专业;他有心为诗,却在大学毕业之后冒冒失失地进入了稻粱之谋,先短暂从商,又长期为师,而后才进入比较稳定的专业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张执浩的辗转也对应了古代诗人们的辗转,他的恒定也对应了他们的恒定,而“壮夫不为”却又伴身左右的诗歌,正是这些辗转和恒定所留下的最真诚、最忠诚的痕迹与记录,他在他们身上看见了自己的过往。

《不如读诗》写的是古代诗人的人生和诗歌,但却能在其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我”。不少读者表示:阅读《不如读诗》仿佛沉浸式的体验了古代大诗人的人生与诗歌,并在诗人的命运中,认领我们的命运。当重回现实,诗和美的滋养会让读者能更加豁达、平和,更好地热爱我们当下的生活。

分享会上,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也表示,张执浩在创作《不如读诗》时感受到的,是那些伟大古代诗人们的命运在他自己身上涌动。这些先人所建构的中国古典诗歌形态对今天的当代诗人们形成了一种激励。《不如读诗》其实是对诗学行进到今天的新时代之后,与新生活境遇相结合所形成新问题的追索和回应。

鲁奖作家张执浩在黄鹤楼下写出新作《不如读诗》(副题)

张执浩写这本诗学随笔的深致所在,他是在把自己变成古人、也把古人变成自己的方式,去共情性地体悟“诗人”这一身份的本体意义。更或许,这也是他近40年来都生活在黄鹤楼周围、都没离开这座千古诗楼的某种宿命般的因缘。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因为有黄鹤楼这座永恒的诗人纪念碑的感召之力,他才得以以原地盘旋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诗路长征,才得以一无所见的观看实现了自己的洞若观火。作为一个诗人,一个当代诗人,他也才得以在自己的家门口就抵达了这些古代同行们的家门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