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37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大财经2023-03-23 06:10:130

种粮食这个方法又费力气又慢,无论种什么粮食都需要几个月的生长周期,总不能指望陇中的麦子今天种上明天就熟了,所以没几天诸葛亮又坐不住了,派了使节去司马懿的营盘中求战,意思是说我求求你跟我打一仗吧。司马懿心中暗笑,诸葛亮啊诸葛亮!你还是坚持不住了。

一切都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听辛毗的是因为他知道那时不该出兵,当司马懿认为该出兵的时候,辛毗根本拦不住他。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诸葛亮再沉着也知道这事麻烦了,司马懿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像诸葛亮这种文人急了,就会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办法。他特意让人找来一身女人的衣服派人给司马懿送去,送衣服的使者是要冒着生危险的,因为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这意思就是说你司马懿就是个娘们。

可是《晋书》是司马氏晋朝的史书,晋朝的史官给司马懿脸上贴金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种高挂免战牌的战术正是司马懿高明所在,因为他知道即便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抢到粮食,那数量也是十分有限的,根本无法改变蜀军缺粮的现状。而魏军粮草靠陇上供给,基本上不成问题,司马懿故此料定诸葛亮打不起持久战。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为了把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外线来,诸葛亮再次率军出征,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兵攻魏,蜀军迅速包围了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为了克服蜀道难,粮草难运的问题,诸葛亮还特意发明了木牛流马,方便运输粮草。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对于这场祁山保卫战,史书的记载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太和三年(227年),这个巅峰对决的时刻终于到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曹睿坚定地对司马懿说:“这西边的事,我都交给爱卿你了!”司马懿知道,曹睿是要告诉他,与诸葛亮的对决马上就要开始了。这几乎是三国最顶尖智者的较量了,他们的较量很可能决定三国最后的走势。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对于这件事司马懿在与其弟弟的书信中是这么评价的:诸葛亮志向高远,可我不给他机会,诸葛亮多谋却不肯决断,好兵却没有什么军权,虽然出兵十万,但就我看来已经落入了我的圈套之中,不久我就会大破敌军了。

不过,对于这场战争的细节,《资治通鉴》记录得很清楚。

司马懿很显然不想用这样的冒险战术攻击诸葛亮,即便是放走诸葛亮,他也不愿意冒进。

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了司马懿心头,当他带领魏军以极慢的速度推进到卤城时,张郃忍不住说道:“诸葛亮远来攻伐我们,想打我们不跟他打,他们都还以为我们不善于野战,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啊。祁山那头已经知道我们的援军到了,他们的人心已经安定了,我们不必再去寻找诸葛亮的踪影,不如就此驻扎,分出奇兵以最快速度追击孔明。如果这样畏首畏尾不敢前进,必然会坐失民望。诸葛亮粮草不济,如果追慢了,怕是早就跑远了。”

曹睿的回复没几天就到了:老实呆着,不许出战!曹睿还不放心,派辛毗手持杖节来做军师,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

对于顶尖的智者,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触动他们的灵感,司马懿马上意识到了北原的重要性,速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北原的堡垒尚未建造完成,诸葛亮的前锋部队就已经到了,好在郭淮英勇善战,极富战争经验,虽然蜀军屡屡强攻,却始终未能攻克郭淮的半截子工事。

司马懿说道:“一个军事家所看重的是军书密计、兵马粮谷,这两种东西蜀国营寨中到处都是,你见过有人把五脏捐出去了,却还活着的吗?还不快追等什么!”

同年四月,诸葛亮兵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对蜀军进行阻击。

其实,这还有必要吗?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这么神,空城计之说也无历史依据,就像鲁迅说的,《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似妖”。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走到另一个极端,把诸葛亮贬得一文不值,因为就当时的状况来说,也不会有人比诸葛亮做得更好了。

诸葛亮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而司马懿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他们都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各自的使命。不过生命的终结意味着一切的结束,如果非要给二者定一个输赢的话,那么只能说司马懿赢在了时间上,生命的延续永远都是最后的胜利。

历史上无论胜败留下的只有英雄的足迹,我们不妨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看得浪漫一些,把这场战争看成三国两位顶尖智者的比拼。

曹睿御驾亲征,率主力部队反攻吴军,两军相持两月有余,最后曹睿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优秀的指挥才能迫使吴军撤回江东。

司马懿也是精密计算过的,诸葛亮抢来的粮食数量他心中有数,大概多少天用完他也算的八九不离十。前次不敢追赶,是因为他料定诸葛亮尚有粮草,不是真的撤退,而这次肯定是没有粮草了,于是派张郃率兵追击。

面对眼前的严峻形势,魏明帝曹睿显示出了比曹丕更加优秀的才能,他先派大将秦朗率军两万支援司马懿,并让秦朗带给司马懿一句话:好好把守西线,东吴交给我了。

诸葛亮遇到了平生最难缠的对手,不过还好,这次他已经做好了和司马懿周旋到底的准备,不拿下司马懿坚决不回蜀川。于是就地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孙权一向喜欢趁人之危,欣然答应。同年五月,吴军也出动了和蜀国相同数量的士兵,十万人兵分三路伐魏。可以说这次孙权也是下了血本的,这几乎是他能动用的所有兵力了。

蜀军粮草耗尽退兵,魏国人的心才算安定了下来。军师杜袭、督军薛悌建议司马懿趁冬天把粮草运到陇右去,不再给诸葛亮抢收粮草的机会。

首先是郭淮、费曜率军挑战诸葛亮,不过结果很明显,“以君下驷比君上驷”,结果是很好预测的,郭淮、费曜大败,诸葛亮趁机抢割了上邽的麦子。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五伐中原之战结束了,现代很多学者都在抱怨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非要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

蒋琬依照诸葛亮的遗计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诸葛亮若是个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会无功而返,这战争也就结束了。”

这就像是一个受应试教育毒害过深的学生一样,只会大考,但一遇到多变的实际问题时,却脑筋发死,不肯多思考。

随后,司马懿下令快速追击蜀军,辛毗这个死脑筋依然持着仗节在门口拦阻,认为诸葛亮生死尚未确认,不能违背皇帝旨意前去追击。

看过信后,司马懿无尽感慨,这娃要比他爹强上百倍啊!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分兵一部继续攻击祁山,自己亲率主力迎击司马懿。

司马懿笑道:“诸葛亮再出祁山,不会在陇西了,因为这里都是城池,易守难攻,而诸葛亮希望与我们野战,他必然会在陇东出现。而且诸葛亮知道自己粮草少,回去必然是征集粮草,恐怕他三年之内都不会进兵喽!”

使者走后,司马懿不无兴奋地对旁边的将领说道:“我看这诸葛亮快要不行了。”饭量是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诸葛亮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工作量,却吃得很少,这说明他现在已经非常虚弱了。

至此司马懿再也不敢冒进,老老实实的保住营盘,只要诸葛亮不能前进,就是胜利。又过了一个月,诸葛亮的粮草真的用完了,开始撤退。

别说诸葛亮郁闷,就连司马懿军中的将领们也郁闷。贾嗣、魏平数度请战,对司马懿说道:“公畏蜀如虎,这不成了天下的笑柄了吗!”司马懿不理睬将领们,为了不让这些武夫烦他,他装起了病(惯用伎俩,每次装得都很像),谁都不见,诸将几次请战都被他拒之于营门之外。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国诸将皆喜,一切都应验了司马懿的判断。

不出司马懿所料,果然是在三年后,也就是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

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也就说把大军分开两部,前后各一部,互作依托。

所以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大战算是打了个平手,二人难分伯仲。

《晋书·宣帝纪》说:“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刈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这个记载是说,司马懿不仅打败了诸葛亮,斩首蜀军万人,还保住了那里的粮食。

蜀、吴都是倾其全力展开对魏国最后的攻击,此战若能成功,则蜀、吴分天下,若是失败,他们就再也没有可能统一天下了。

孩子打不过,家里大人自然要出来帮忙,司马懿率军来到上邽与诸葛亮的蜀军对峙,不过并没有像观众期望那样双方露胳膊挽袖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打。司马懿很冷静,找了个险峻的地方安营扎寨,丝毫没有向蜀军进攻的态势。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只好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两军相持百余日,可司马懿就是不出战。

魏军将领群情激奋,要求司马懿出战。司马懿见局面已经难以控制,如果再坚持不出战的话,恐怕是过不了他们这关的,于是上表曹睿请求出战。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虽然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曹睿对于战争实施的诸多细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曹睿的雄才和军事上的天分,完全超越了曹丕,遗传了曹操的才能。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

辛毗到来的消息也传到了蜀营,姜维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曹睿让辛毗来,是铁了心不让司马懿出战,看来司马懿这次是要把缩头乌龟做到底了。

显然司马懿很自信,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一生用兵太过谨慎,少有奇谋决断,总是愿意打大型的会战,而不把偷袭、快速灵动的骑兵作为战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蜀国历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于五丈原去世,临终前他将身后事托付给了蒋琬。据孙胜的《晋阳秋》记载,诸葛亮死时,有一颗赤色巨星自东北向西南划过苍穹,坠于蜀军军营。

在北原,双方再次形成对峙,不过诸葛亮此次出山比上次要想得更多,因为面前的对手是司马懿,是他平生遇到最强的对手。蜀国早就遣使联系吴国,想让他们在蜀国出兵的时候在南方配合蜀军的行动。

司马懿看到了女人的衣服不但没有生气(《三国演义》上说还穿上试了试),还把使者安全送了回去。司马懿不生气,不代表他的将领们不生气,主帅受到这样的侮辱,就是自己受到了侮辱。

南线的胜利瞬间为司马懿缓解了战局的压力,他一直都在关心着曹睿的安危,得知曹睿击退了吴军,顿时信心大增。而此时曹睿给司马懿带来一封书信,上面只有八个字:“坚壁拒守,以逸待劳。”

好在魏军中还有明白人,雍州刺史郭淮深以此事为忧,向司马懿提醒道:“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智者都经过了三年的准备,这三年他们都在研究对方的战略战术,彼此之间已经不再是对手那么简单,还有种惺惺相惜、互相敬佩的感觉。

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发现这里已经人去营空,看到了诸葛亮营盘的整体布置,司马懿不禁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诸葛亮素以用兵谨慎而著称,而司马懿更是如此。我们佩服历史上那些以奇谋攻占敌军的优秀军事家,但是要知道,在使用战术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拿无数士兵的生命作赌注。

张郃死得冤枉,此时司马懿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却没有最后坚持最初的战略思想,从而招致损失上将。而诸葛亮虽然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但是此次兵出祁山,仍旧无功而返,还损失了大量的军力、物力。

诸葛亮却不同意姜维的看法:“那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他向曹睿请战,不过是为了平息那些武将的愤怒。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他要是想出战,还需要这么大老远的请示一趟吗?”

蜀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睿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八月,魏明帝曹睿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司马懿故意不谈军事,和来使聊起了家常,问道:“诸葛公起居如何,一天吃多少粮食啊?”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司马懿又问使者:“政事如何?”使者说:“丞相天天政务都要亲自过问查阅。”

司马懿当然不是懦夫,他曾经对诸葛亮发起过试探性的攻击,不过蜀军那可是钢筋混凝土似的防守。张郃绕到诸葛亮的侧翼去攻击,没想到中了魏延、高翔、吴班等人的埋伏,张郃大败,丢下三千多具尸体狼狈而回。

张郃经过这里时突然弓弩乱发,飞矢中其右膝,曹操时代最后的名将张郃殒命在此。《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此处还出来秀了一把,对魏军说:

“我欲射一马(司马懿),实射一獐(张郃)!”

这次进兵司马懿没有和诸葛亮直接面对面相遇,但正是由于司马懿对汉中的进攻,造成汉中告急,诸葛亮才退回蜀中。虽然二人并未直接交锋,但是在诸葛亮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层阴影,他知道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憋了一肚子火的张郃恨不得能把诸葛亮生吞活剥,发起狠来,一口气追到了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撤兵都撤得非常有层次感,在木门早设下埋伏。

司马懿先率兵到长安驻守,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被派为先锋,往前线扎营防御蜀军,又派部将费曜、戴陵率四千人守邽(今甘肃天水),一切安排妥当后,司马懿亲率主力从西安出发救援祁山。

一场惊心动魄的王牌大战结束了,司马懿已经再无敌手,正当此时,一系列问题却扑面而来。

事实很快证明了司马懿的看法,诸葛亮不久就撤退了,司马懿迅速追击,不过诸葛亮一向用兵如神,所以司马懿推进的速度并不快。诸葛亮跟司马懿玩起了捉迷藏,司马懿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

《汉晋春秋》的说法与《晋书》不同,书中说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抢收了那里的粮食,贾嗣、魏平从祁山突围后,非要与诸葛亮交战,一雪前耻,司马懿拗不过他们被迫出战失利,蜀军斩魏军甲首三千。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因为《汉晋春秋》的记载本身就前后矛盾,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又怎么可能同郭淮与诸葛亮交战?

庞统死得太早,而姜维出场太晚。所以我们在三国中看到的最高水平智者的比拼就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展开。

那就是号称司马懿的“冢虎”,姜维号“幼麒”。

先是派大将挑战,后来就是士兵在阵前叫骂,司马懿一律不闻不问,在营中吃饭、睡觉、看兵书,生活很有规律。

诸葛亮又是来势汹汹,曹睿火了,立即找来司马懿,告诉他这次一定给蜀军一点颜色瞧瞧。

尽管司马懿依然不着急地慢慢向前开进,诸葛亮终究还是出现了。这令司马懿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前边有埋伏,自己没中计。还是老办法,登山扎营,不进攻。

司马懿知道关中地上多蒺藜,特意派三千士兵脚穿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令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再命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司马懿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说:“我能料到孔明生前所想,却不能料到他死后所做啊!”

但司马懿也难免有失算的时候,诸葛亮上五丈原,不是为了向他发起进攻,而是为了一个地方,这就是北原。如果诸葛亮占据了北原,就可能形成这样的局面,渭水和北原会连成一线,隔绝北山的陇道,那样的话,魏国的居民和这一代的少数民族都会人心惶惶,而战争的局面很可能朝不利于魏军的方向发展。

《三国演义》曾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与凤雏,说的分别是诸葛亮和庞统。在野史中,除了这二人,其实还有两个人也有神兽的外号。

张郃从官渡之战就开始崭露头角,也算是老将了,他的意见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可司马懿却不同意,他认为:“如果前军可以独挡诸葛亮的蜀军的话,将军这么说没问题。如果不能独当一面,再分兵于前后的话,这就重蹈了当年项羽把楚军分为三军,最后被黥布各个击溃的覆辙了。”司马懿其实是在告诉张郃,你们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想打败孔明,得我亲自去才行。于是司马懿亲自率魏军挺进喻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