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9

2024年中国经济走向(一个严肃而又关键的问题,超发货币去哪了)

大财经2024-01-22 21:59:160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要么顺应经济调整和下行阶段的刚性需求,要么,就是符合国家某个特定维度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国家真金白银的流动性支持和明确的定向放水。

以前,有大概一半的贷款会进到房地产领域,从2023年开始,人们都不借钱买房,地产商也不借钱购买土地,企业家们也停止了生产线的更新和在投资,商业银行拿着央行的钱无处放贷,而且他在账面上还要给央行利息,思考再三,最优的选择当然就是还给央行了。

那这一次,持续增长的M2,和现实的物价指数之间,没有关系吧?

这背后其实是信心和预期。货币放水解决不了预期问题。

中国经济环境三大主要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其中2023年居民和企业都在去杠杆,政府部门也没有动力加杠杆,M2再高,谁用自身债务和资产去把M2置换成流通中的货币呢?

6,增量机会,盯准国家,财政,还有地方政府加杠杆的领域和方向,这一点很重要。

2023年以来,CPI是个什么情况?

一次看不明白,建议多看几次,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也欢迎留言交流,文明沟通。

2023年中国的印钞机这么一印,就多印26万亿(3.6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多印了一个印度(2022年印度的GDP大概了3.4万亿美元)。

问题出在哪里?明明增加了这么多M2增量,为什么对国内经济环境没有造成明显的货币现象?

房价上涨,猪肉上涨,资产价格泡沫……但凡坏事,“货币超发”就会被拎出来鞭打示众。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社融失灵和M1-M2负剪刀差,共同的含义是,印出来的钱不少,但人们不投资不消费,钱趴在账上,没有循环起来。

大家细品一下这个结论。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2)城镇住宅、商业写字楼宇新建和存量资产,土地新建设用地出让资产,价格水平也均在收缩,向房地产领域流动量缩小。从城镇住宅同比看价格下行压力大。2023年12月份,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下降0.1%、上涨0.1%和下降1.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5%、4.0%和4.2%。从货币流动看向房地产领域的流动放缓。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到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031亿元,同比下降17.9%。

8,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需要央行印发更多的钞票,而是要想办法让企业扩大生产,让老百姓增加消费,让这些钱从银行系统流到实体经济中去。

按照这个增速,突破300万亿可以说近在咫尺。

数据和现实,包括经济逻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这就是当下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情况,一目了然,并且所有的数据均为官方公开数据,有依有据。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M2一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广义上货币总量的指标,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印钞速度。

但是,其效果重要的指标和观感如下。

另外一方面,可能会有观点认为是因为钱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没有流通出来。哪怕人民币的超发数量庞大,但它并没有全部进入市场流通,更多的是停留在金融体系内部,用于债务偿还,金融投资,资本运作等,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3)流动性似乎没有很顺畅地抵达吸纳端。与民企、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家、单位员工和灵活就业者交谈,他们并没有如政策预期的得到与财政赤字相关的采购,企业向银行贷款并不比上年容易,员工的工资并没有增加甚至比上年减少,灵活就业者感觉用工需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多数居民收入增加也没有那么理想。

经济社会,一切的涨跌,本质都是货币现象,是赚是亏,抛开货币流动性分析和货币状态,就是纯粹的忽悠和耍流氓。

M2,主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再加上企业、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另一个,是每年开年都会有的行业展望,比如“2024年最有赚钱效应的十大行业”这样的分析内容,也大量出现。

2024年,中国的超发货币,会去哪里,能去哪里,要去哪里?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没有流动性和价值锚定的货币数量,就只是一个经济指标而已。

这篇的开篇,先从2024年伊始,两个现实的经济观点聊起:

2023年12月的金融数据,中国的M2余额是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

不能说为了支撑这样的观点,这些人写的东西没有水平,实际上从表面上看,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而且善于拿捏人性,在一定的圈子和范围里面,是很有说服力和煽动性的。

大道至简,不过如此。

直白一点,大家好理解。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货币刺激,却没有出现通胀,消费和内需也没有很明显的反弹。

这是一方面。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货币超发论”一直有市场,很容易引起群情激愤。

很现实,楼市肯定是没什么想象力的,股市可能还有结构性机会,但是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不具备信息优势和分析能力的群体,没有任何关系。

实事求是的说,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信仰和共识已经出现明显的改变和动摇,所以,过去依赖房地产和楼市实现货币增发,信用扩张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4,远离具备普遍性特征的盈利增值机会,基本都是忽悠和骗局。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4万亿的货币超发效果显著,而现在一年超发了28万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市场上没有了最终的接收者,只剩下政府这个唯一可以借贷的对象。

现在回头去看很多现实情况,是不是有所共鸣了?

人民币超发可以,大水漫灌也就是一个文件的事,虽然短期可能制造出一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但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过去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常年徘徊在2-3%之间,尤其是最近3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持续在1%以下的极低水平。

一个是在珠三角地区算得上颇有认知度的大V,当然现实里面我也见过很多次的炒房人,最近在他运营的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广州房票分析的,客观来说,很有说服力:

中国的M2高增速,是中国经济货币化的结果,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财富增长的结果,而不是“货币超发”。

钱,目前或许还在银行内,但是,归属权发生了变化,印钞的结果,只是最终让更多的钱汇聚到少数人手中,然后他们再把钱转移到国外,这样在国内看似没产生影响,但实际上,人民币却贬值了,老百姓实际财富也在贬值。

周末得闲,和大家聊点有深度,有段位的经济分析话题。

2024年,中国经济环境中,通过杠杆实现货币真实增量创造,主要部门就是政府部门了。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货币超发”根本上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周期和规律出发,房地产有落也会有起,不用那么悲观,但一定要置换成核心城市的核心资产。

以上,就是对关联2024年中国经济走向一个关键问题“钱去哪里了”,进行的专题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中国的央行每个月都会发布月度货币数据,过去的2023年,我们看到M2的增长速度始终都维持在10%以上。

除了M2,还有一个M1,喜欢说货币超发的群体和观点,特别讨厌M1,为什么?请看下图:

2023年,高M2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不是钱去哪里了,而是钱从未出现过。

货币增长数量是经济增量的几倍?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2023年GDP是126万亿,M2是292.27万亿,

2024年,从经济体感和货币运行情况,会延续2023年的风格,没有争议,但是不代表有结构性机会和风口。

比如说房票制度如何“绝招”,不好意思,房票模式在市场端和居民部门,是看不见钱的;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放水拉动经济那套政策手段,放到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是失灵的。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分析和讨论,脱离了货币支持可能,一律看作自以为是的自嗨。

(1)居民消费购买和生产购进价格依然低迷。2020-2023年间,居民消费物价平均上涨率为1.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平均上涨率为3.30%。虽然GDP实际增长率不高,而赤字和货币注入力度较大的情况下,2023年当年上涨率却分别只有0.24%和-3.63%,处于低迷状态。

市面上和舆论环境中,通常说的印钞放水,基本上就是在说M2增加了多少。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在中国这种政策制度大于市场供需调剂能力的市场环境里面,钱的流向没有确定以前,聊资产行业,其实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甚至完全可以说就是自嗨。

这篇文章,把广州2024年最新的房票模式,吹到了和曾经货币化安置一样的高度,结论也非常直白:房票模式就是新一轮楼市行情的起点。

所以,这篇文章,将从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货币状态梳理认知入手,结合对2023年中国国内货币流动和运行情况的复盘,结合现实中,最新国家的态度和政策表达,对2024年,中国国内货币的几个流动方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深入分析研究。

三十多年来,人们相信只要货币一放水,经济就会有起色。

2.3倍!

但是随着房价永远上涨的信仰,这两年已经动摇。这种货币放水对应经济起色的逻辑,也开始发生动摇了。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没有预期,用脚投票,本质上,和市场中合格债务人消失,M2再高也没有用,是一样的。

2020-2023年,M2每年增加的规模分别为20.05万亿元、19.29万亿元、28.14万亿元和25.84万亿元;

中国国家的货币投放力度不能说不大。

这种说法没错,但是没有抓住关键:为什么钱会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所以,接下来,国家肯定会在刺激消费需求,释放内需动能上面下功夫,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出发,不要接第一棒,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参加。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GDP名义增长平均为6.53%,M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0.18%,然而,2017-2019年GDP平均名义增长9.76%,M2平均增长只为8.62%;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这两个方向,都是高度依赖货币现象才能有行情想象力的,现实情况就是,国家即使增发货币,也没有向这两个渠道注入流动性的动力和理由。

1,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出发,任何不确定性中都有确定性,任何变动中都有机会。

严格的说,衡量货币是否“超发”,最重要、或者说唯一重要的的指标就是通货膨胀率。

有些东西,听多了,加上自身缺乏基本的本质分辨和认知能力,很容易氛围引导,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如此大力度的货币注入,应该说经济运行中流动性已经很充足了,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这就引申出2024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一个非常严肃,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很现实,M2持续增长,对中国国内经济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物价领域,虽然还说不上事实上的通缩,但是也是明显收紧的态势。

最新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放弃大水漫灌,意味着放出来的水,不会均匀流到每个领域,而是流向重大战略相关的领域,流向“国计”相关领域,其他领域获得的金融资源将会减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2024年,不要对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有太多的期待。

因此这笔钱就被动的回流了,也就是银行业所说的被动缩表。

3,实体经济领域,从趋势性机会看,在经济下行期,花小钱获得快乐的行业,会有发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简单看各国的M2数据,确实很容易发现中国的M2远远高于欧美日等国。

弄清楚中国货币当下的现实情况,看准2024年货币的流向可能,然后再去考虑一些资产和行业的前景和行情,才有意义。

大概从2012、2013年开始,“上至体制庙堂,下到民间江湖,“货币超发”、“大水漫灌”都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热词。

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这个观点。

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国家来说,有一个关键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注重政府部门和国资的投资。

这是人类历史上单一经济体印货币第二多的年份和国家,排第一的还是2022年的中国,这一年中国多印了28万亿。

文章最后,回到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PS:

2024年,资产领域,投资渠道,还有各行各业,有没有机会和想象力,靠情绪炒作和各种花式分析研判,是不行的。

两种经济分析观点,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应的是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而后者对应的是经济社会对逐利的人性欲望。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当然,上面的分析和讨论,可能有些烧脑,但是该说的本质和逻辑,其实已经说的很到位了。

但奇怪的是,尽管这两年中国超发了这么多货币,中国的股市没有涨,楼市没有涨,就连物价也没有明显的上涨,甚至有了通缩的迹象,那超发的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帮助理解,那就是央行印出来的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应实体财富和价值的钱,而是一个金融计量而已。

#来点儿干货#

悲观情绪看的在正确,也注定是时代的失败和被淘汰群体。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一切分析和展望的行为本身没有对错,但是似乎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实现这些经济预测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

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债务增长驱动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而如果经济环境中,愿意撬动债务的主体没有了,那么,这个模式就会陷入必然的停滞,越来越多的货币被固化,失去流动性,而当下中国货币实际的情况,不是什么“空转”,而是愈发明显的“不转”了。

国家是否愿意面向这些市场,领域,行业,放开流动性管制?

从实体经济和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就没有真正的货币从金融系统到实体环境。

所以,2024年,精准滴灌,配合国家在大国博弈,科技竞争,金融和经济领域实际需求的行业和赛道,能够得到货币输送和支持以外,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特别是明显产能过剩,供需关系发生改变的市场和资产领域,随便怎么吹,没钱怎么玩?

(开篇温馨提示:本文相关分析内容可能较为烧脑,需要一定的阅读时间和耐心,没有任何的广告和引导内容。)

不景气的行业不敢放贷,而景气的行业也不需要贷款,普通老百姓则都在努力节约和存钱,更别说贷款投资和消费了。

真正的超发,如果钱不能直接到老百姓手里面,不是恶性通胀,就是被润人反贼转移到海外小金库,别忘了,中国这个国家对通胀特别忌讳,对通缩不那么害怕。

但是股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个在本号其他文章中有详细分析讨论,这里不多赘述。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特别是2024年开始,很多逻辑变了。

2024年,国家的思路其实非常清晰:

比如说分析2024年有哪些行业有机会,各种政策利好,各种趋势分析,如果没有金融和真金白银的支持,那更是没有意义。

过去1年的情况是,央行增发的这26万亿的钱到达银行后,银行却突然发现几乎没有人来贷款了,也就是最终借款人突然就消失了。

M1的增速低于M2,而且差距不断拉大,表明企业和居民把钱都存成定期,死钱增多,活钱减少,经济活力下降。

M2再高,在债务驱动,货币价值锚定资产的经济模式之下,也需要合格借款人将额度变成贷款,实现货币从数据到真实流通的转化。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195篇原创文章

M2与GDP之比,从2019年的201%提高到了2023年的231%。

5,主动屏蔽缺乏底层逻辑的经济分析内容和观点,特别是鼓吹通胀和大放水说法的。

预期这个东西,是要真金白银走向和国家对于流动性的态度共同决定的。

M2逼近300万亿,结合当下中国现实明显疲软的经济,这个数据就成了个“显眼包”。

不能直接就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给国内经济环境的体感和教训,让这些明显过于乐观的观点,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各路资本也精明如斯,这也是为什么2024年最新公布的经济一系列统计数据以后,明明数据情况普遍超越预期的好,但是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楼市,还是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下创业,是去存量环境里面和幸存者卷个生死,资本敢去,就是挨捶,个体想去,就是找死。

7,居民和企业部门去杠杆,收紧流动性的势头没有发生改变以前,不要考虑创业。

这就好比一个使用货币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人用手上的货币换成无法交易的黄金藏起来,不进行投资,压缩消费,那么,这种情况下,国家印再多的钞票,也无法进入市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